和停止儿科系招生有关也无关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一边是患儿及家长的“刚性需求”,一边却是儿科医疗力量的持续萎缩,“儿医荒、就医难”成了患儿家长普遍遭遇的头疼事,类似北京儿童医院这样的大型儿科医院,患者挤爆头的局面天天在上演。
出现“儿医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999年高等教育专业调整时,教育部和卫生部鉴于儿科医学专业“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停止了儿科系招生,也因此不断遭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被认为是切断了儿科医生的稳定来源,不重视儿科的发展。其实,这是误读。国家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恰恰是重视儿科的发展,是对儿科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儿科医生必须先是全科医生,医生在线答疑,“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也都没有专门设置儿科系”。应该说,这种思路是对的,但遗憾的是后续的培养机制并未跟进。所以,破解“儿医荒”必须从源头抓起,尽快探索、建立有效的新型儿科医生培养机制。
出现“儿医荒”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医院的运转主要靠自身创收,相对来说,儿科用药少、检查少、手术少,却又难度大、风险高,经济效益较差,所以不少医院对儿科重视不够,甚至缩减或者取消。同样,由于风险高收益少,不少“有能耐”的儿科医生往往“耐不住寂寞”纷纷转科。因此,要想彻底破解“儿医荒”,光靠抓源头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鉴于儿科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客观实际,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有人说,建一所儿科医院的平均费用是2个亿,相当于建设2公里高速公路,或者是一公里地铁。”对此,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曾表示,“建公路和建儿科医院相比哪个更重要?虽然没有什么可比性,但至少应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此外,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医疗行业也应提高自觉性,尽管儿科经济效益较差,但是要有勇于贴钱办儿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政府应依托行业协会,在搞好全国儿科资源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远期目标,做好总体规划,抓好落实,比如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县级妇幼医院必须设立儿科,增强基层医院、社区儿科门诊的服务能力,完善三级转诊制度,避免患者盲目到大型儿童医院扎堆儿就诊,,造成优势资源的浪费。
再次,卫生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应该提高儿科医生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在整个卫生系统中所占的比例,收入分配向儿科医生适当倾斜,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一言以蔽之,破解“儿医荒”需要源流并重。郝迪婧(高校教师)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