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慢穿错“外衣”的心脏病
通常心脏病发作,以心慌、胸闷等症状出现。但有些心血管疾病起病却非常隐匿,甚至“披”着别的系统疾病典型症状跑出来害人,让人防不胜防,甚至痛失生命。本期《专家讲故事》,市立医院北区心内科的专家们与我们分享的就是这些穿错“外衣”的危重心血管疾病案例。
“胃肠炎”差点要人命
吃过中饭,老谢突然头晕、恶心、呕吐,还拉了3次肚子。家人都以为他是吃坏了肚子。老伴说到社区医院“挂挂水”就好了,但儿子还是把车开到了市立医院北区。接诊医生发现患者精神极度萎靡。询问病史,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并未规律服药;否认吸烟饮酒不良嗜好;否认本次发病前进食不洁、生冷食物及受凉等情况。查体显示血压90/60mmHg,心率50次/分,心音低钝,上腹部有轻微压痛。结合病史,医生高度怀疑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查心电图等,果真如此。好在发现及时,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病例启示:消化道症状不一定是胃肠炎
持续的胸闷、胸痛是心肌梗塞的典型临床表现,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时就诊。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心肌梗塞临床症状不典型。如老谢。发病时以消化道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因而未引起患者本人及家属重视,也未呼120急救车。庆幸的是来院途中未发生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恶性事件,同时急诊首诊医生经验丰富,及时发现危情。
心肌梗塞发病时的消化道症状考虑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出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特别是下壁心肌梗塞多见。
因此,在这特别提醒的是,消化道症状不一定为胃肠炎,特别是对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危险因素的患者。
头晕、乏力,是脑缺血?
65岁的老王,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头晕、乏力,活动时症状明显,并且有几次短暂意识不清,持续1分钟左右自行好转。多次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
在我院住院期间也有类似发作。动态心电图提示有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慢35次/分。回顾动态心电图发现头晕、晕厥的时间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时间吻合,考虑为间歇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引起。择期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术后未再有以上症状。
病例启示:常见症状隐藏不平常
头晕、乏力、晕厥是老年患者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数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脑血管疾病。如果辅助检查不支持上述疾患的情况,特别是当时心电图或既往病史心电图有双分子传导阻滞,应警惕是否存在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进行心电监护、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并且尽可能准确记录头晕、乏力、晕厥的发生时间,在回顾分析心电监护及动态心电图记录时参考,如有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则需明确发生时间是否与临床症状时间相吻合,如吻合,则考虑头晕、乏力、晕厥等为心脏阻滞心动过缓引起,可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
“哮喘”原是心衰竭
一名70多岁老人,乘坐轮椅在儿子陪同下来到医院。儿子对医生说父亲抽了一辈子烟,医生在线答疑,肺不好。这两天反复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服用了氨茶碱等药物治疗后,效果还可以。昨天夜间受凉后哮喘再次发作,但服用氨茶碱、头孢治疗后,却不见效。
由于患者平时很少就诊,几乎没有任何辅助检查资料。故我建议患者住院进一步诊治。入院当天夜间患者即有胸闷、气喘发作,不能平卧。经系列检查,原来患者是: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启示:单凭临床症状很难鉴别
胸闷、气喘,是心源性哮喘还是支气管哮喘,有时单凭临床症状很难鉴别。
心力衰竭根据心衰发生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本故事的患者为急性心力衰竭,发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应与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相鉴别。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很难判断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竭发作还是支气管哮喘发作引起,有时临床医师单凭临床症状也很难一时诊断,需进一步结合血气分析、胸片、脑钠肽测定等辅助检查相鉴别。
作为心内科医生,对中老年人,夜间如有胸闷、气喘发作,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不管是支气管哮喘还是心源性哮喘均有威胁生命潜在风险。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平时除了规律服药控制基础心脏病、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的药物外,需监测体重,限制钠盐、水分摄入,宜低脂饮食,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预防热射病
- :下一篇:什么是军团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