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肝病防治需全民参与
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指出,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病是我国当前肝病防治的重点,而针对全民进行肝病的宣传教育和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20年肝病防治的新的方向,也就是说,不仅仅依赖医生的问诊和治疗,还要有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好医师网,和患者参与的健康管理,特别是自我管理。有数据统计,80%的肝癌是由病毒型肝炎引起,而脂肪肝是公认的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病因,也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酒精性肝病可引起肝硬化、脂肪肝,而且近两年发病率逐渐增加。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在过去20年间,虽然中国在肝病尤其是病毒型肝炎的诊疗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是有效控制肝脏疾病,预防肝硬化、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的发生仍然是中国当前和未来肝病防治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全球每年超过三分之一的肝癌新发病例来自中国。
魏来教授认为,无论是提升乙肝的规范化治疗水平,还是早发现、早治疗和早诊断丙肝,还是有效控制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新发病例,好医师网,只靠政府和医生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患者的自我参与,提高对健康的促进。
"新老肝病"需全民正视 共同面对
虽然乙肝计划免疫已经有效大大降低了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但当前仍然有近3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其中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规范的治疗,而且不知道规范乙肝治疗对于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性。一项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53%)的乙肝患者不知道长期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癌等严重肝病的发生率。
据悉,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乙肝防治指南都推荐初治乙肝患者选择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但在国内大多数乙肝患者在使用低效高耐药药物。 有数据显示80%的接收抗病毒治疗的中国患者接收阿德福韦、拉米夫定等低效或高耐药药物,而在欧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超过70%的患者使用博路定(恩替卡韦)强效低耐药药物。剖析原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副主任贾继东教授认为,低效高耐药药物往往比较便宜,中国的乙肝患者偏向于选择价格低但长期价值也低的药物;但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认识到一个药物长期带来的价值;这个反差也反映了中国患者对于全程强效把乙肝病毒控制到最低、全程把耐药风险降到最低对于预防肝硬化和肝癌重要性认知还很欠缺。据悉,在本次会议期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已经开始制订《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患者版》,并计划明年初正式出台。 魏来教授认为该指南在提升乙肝患者对疾病认知有巨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提升并出现年轻化趋势,据统计,脂肪肝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8%,发达城市则更高。其实,脂肪肝不仅是一种独立疾病,还会引起多种共病的产生。脂肪肝长期患病不仅会引起肝硬化,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但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把脂肪肝当回事,误以为脂肪肝不是真正的疾病,无需治疗。" 魏来教授认为,与丙肝疾病教育一样,脂肪肝的公众宣传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早期发现疾病并实施干预。
肝脏健康全民大行动
魏来教授指出,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像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是一个只有依赖全民共同参与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全民的参与关系到中国肝病防治未来20年的发展。
据悉,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起的"肝脏健康全民大行动"项目的准备工作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鼓励包括肝病治疗"大家"、基层医生、肝病患者、媒体、患者教育机构参与到肝病防治,同时,整合肝病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准,并尝试开展患者个性化管理。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哈尔滨肝病治疗医院
- :下一篇:香港消委会:暂无任何维生素产品能证实预防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