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文章 “土地癌症”的华蓥“治疗”要方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原标题:“土地癌症”的华蓥“治疗”要方
近年来,华蓥市积极探索天然植被恢复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工作“路径”,治理岩溶区面积超过110余平方公里,其中石漠化面积近73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岩溶地区石漠化趋势,促进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做好“生态”文章
奏响生态恢复变奏曲
“过去,我们这里土地薄,石头多,一出太阳就看见白花花的石头,种庄稼也基本上没得啥收成。”7月12日,华蓥市天池镇仁和村村民杨波说。但如今,走进天池镇仁和村,只见山梁、沟壑都是一片郁郁葱葱,昔日白花花的石头山已披上了绿装。
这几年,以前被人们称为石头村的仁和村,现在出产的李子已经声名远播,村民仅种植李子一项销售人均纯收入就增加数百元。
华蓥市境内多为山地,属于喀斯特地貌,这样的地形不易蓄水。怎样控制它的石漠化?是摆在华蓥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面对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以及滑坡等困难,华蓥市迎难而上,采取加大荒山荒坡改造的方式实施人工造林、全封闭自然恢复和封山育林管理等方式,逐步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在人口较为集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中、轻度石漠化区域重点实行退耕还林(草)、栽植经果林固土、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等综合治理方式,推进基本农田建设,适当发展林下养殖业,促进项目区群众增收。
近年来,该市共实施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面积超过1600余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
做好“基础”文章
奏响惠民便民协奏曲
在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小水池、灌渠等水利设施修到了经过治理的山坡上,经过土地整形后,山坡上早已种植上了各色品种的梨树,套袋的蜜梨压弯了树枝。
“对于像月亮坡村这样的潜在石漠化的地块,我们采取坡改梯等工程措施,根据具体情况种植不同的作物,培肥地力,阻止其向石漠化方向发展。”7月11日,华蓥市发改局局长王晓梅向记者介绍说。
近年来,华蓥市积极整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地质灾害区环境恢复治理、小流域治理、秦巴山区连片扶贫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综合治理。近年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央和地方共计投资2000余万元,整合项目资金达8000余万元,人工种草330余公顷,坡改梯108余公顷,有效促进了该市石漠化治理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在人工造林区、石漠化干旱缺水区域实行封山禁牧,大力配套水利水保工程,建设蓄水池、沉沙池、配套沟渠等方式,新增石漠化区域灌溉面积达5100亩,有效解决石漠化区域群众生产难、出行难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的发展为治理区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做好“兴业”文章
奏响产业富民畅想曲
要让石漠化地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归根结底要依靠发展产业来支撑。华蓥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潜在石漠区域的高兴、阳和、古桥、禄市作为华蓥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来打造,大力发展速生林、优质经果林产业和草食性畜牧业,建专业合作社11个,建成天池花椒基地、禄市优质蜜梨和兔业基地、阳和古桥巨桉基地、高兴圣源核桃基地四大基地,带动两万农户近8万人增收。
建成“两带四基地四产业”,即依托山地资源优势,连片发展产业带,建成北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带和南部林畜产业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带,带动了林果业、畜牧业及旅游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依托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天池花椒基地,,栽植花椒510余亩,建设核桃基地1200余亩,建成巨桉基地8500余亩,依托林地资源,发展林下草食牲畜养殖业,建年出栏羊可达2800余头、肉兔35000多只,年产值达近400万元。(广安日报)
,好医师网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