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医院上半年10万体检者查出确诊及疑似癌症162例
2013年已过一大半,杭城各大13/0801/15821.html">医院体检中心筛查出了多少例肿瘤患者?近日,我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医院了解到,三家医院今年共接收体检人数近10万人(邵逸夫医院3.3万多、浙医二院4.5万多,浙江医院2.1万),共筛查出162例确诊及疑似癌症病例,涉及11种肿瘤,其中,甲状腺癌高居榜首,达到59例,其次是肺癌56例,乳腺癌列第三,10例。
肺癌检出率高
与做胸部CT的人增多有关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位居第一位的是肺癌,从三家医院的统计数据看,肺癌的检出率也很高,尤其是邵逸夫医院体检出确诊及可疑(还未到专科确诊)病例43例。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健康促进中心主任方力争主任医师说,越来越多人体检选择低剂量螺旋CT检查,使得肺癌检出率增高。
方力争主任说,因为胸片筛查(拍X光片)的敏感度不高,所以她在制订个性化体检套餐时,会建议40岁以上的人,直接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尤其是有抽烟史、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其实,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006年就已将CT代替胸部X光,作为筛查肺癌的常规手段。低剂量胸部螺旋CT筛查,可将肺癌的死亡率相对降低20%,且它的辐射量很低,仅有X光的1/5。
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张伟娟也说,CT对于周围型肺癌最为敏感,增强型CT对于3毫米以上病变的敏感性为90%,对于1厘米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可达95%。“以前,特别是单位体检,基本上都是拍胸片筛查肺部疾病,但现在随着媒体的宣传,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来筛查肺癌更有效。因此这两年,肺癌在体检中检出率也逐渐增高。”
两位主任提醒,单位在制订明年的体检套餐时,最好给40岁以上的员工安排胸部CT检查,而不是拍胸部X光片。
甲状腺癌这两年
一直高居体检癌症发现率首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的体检报告上会出现“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等相关诊断。浙江医院张伟娟主任说:“甲状腺疾病是体检中的常见健康问题,医生在线答疑,以我们医院职工体检为例,参加体检的644人,竟然一半以上的人甲状腺有问题,位居十大健康问题榜首,其次才是高脂血症、超重、乳腺疾病等问题。”
浙江医院统计到他们医院体检的所有人群,发现甲状腺癌跻身癌谱“十强”是在2010年,那时刚好排在第十位,2012年进入“五强”,今年上半年就高居榜首了,有14例,比位列第二的肺癌多出了6例。
浙医二院国际保健中心统计发现,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是高得有些吓人,今年上半年体检者中已发现了37例,比去年同期多了2例。
邵逸夫医院方力争说:“近年来,甲状腺癌的检出率确实很高,这里面既有技术进步的原因,也与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加做甲状腺B超有关。技术层面,筛查的手段越来越精良,就连1厘米以下的微小癌都能筛查出来,,而这些肿块大部分用手是摸不到的。经验丰富的医院,甲状腺B超结果与术后病理报告的吻合度,可以达到95%以上。”
乳腺癌仍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
每年定期做乳腺B超或钼靶有助早发现
女性特有的癌症中,乳腺癌这几年一直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的体检情况也是这样,三家医院共查出10例乳腺癌。而据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2浙江人健康蓝皮书显示,这几年,浙江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明显。
“体检中,乳腺增生(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是最为常见的乳腺问题,尤其乳腺增生最最常见。单纯乳腺增生问题不大,但若是乳腺纤维瘤,则一般建议尽早手术治疗,以免癌变;乳腺囊肿则是较少见乳腺结构不良、炎症等原因,导致乳腺腺叶或小叶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物质阻塞导管以后,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乳汁在乳内积存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建议咨询专科医生,并定期复查。”浙江医院张伟娟主任建议,女性25岁以上,最好每年定期到医院做乳腺筛查。
甲状腺异常、乳腺异常会不会癌变
今后可以做基因检测预测
现在甲状腺异常的人很多,许多人担心是否会癌变,是否需要手术割掉。浙江医院张伟娟主任说,“大部分人不需要担心,因为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结节,百分之八九十
的结节是良性的,只有很小部分是恶性肿瘤,而良性结节是不需要开刀的。因此,一发现甲状腺结节就急着做手术,完全没必要。但也不能过分掉以轻心,建议先咨询专科医生,并定期复查甲状腺B超。一般良性结节,半年做一次。可疑恶性又不手术者,至少3个月查一次。”
如果还是不放心,不妨做个基因检测,看看这个结节今后癌变的概率。
浙江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张咸宁教授,长期从事人类疾病基因组学的研究。这两年,他主要瞄准了一个叫“RET”的基因,这是一种原癌基因,定位于人类10号染色体长臂,其表达产物为RET蛋白。RET蛋白存在于细胞膜表面,若RET基因发生突变,患甲状腺髓样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几率会显著增高,有的还会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且这个突变基因具有家族遗传性,所以临床上把RET基因突变者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患者。
张咸宁教授携手杭城某三甲医院,已对50多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患者,实施了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其中最小的1例只有5岁半。
“这个孩子的情况很典型,来做基因检测完全是因为她爸爸。”张咸宁教授说。女孩的父亲四十出头,体检查出0.8厘米左右甲状腺结节。专科检查说可能是癌,可以手术,也可以继续观察。这让他有些犯难。后在医生引荐下,他找到张咸宁教授。张教授给他免费做了RET基因检测。结果显示RET基因突变,建议尽早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他患有甲状腺髓样癌。
术后,张咸宁教授告诉他,RET基因突变会遗传,建议他的家属也检测一下。于是他带5岁半的女儿找到了张咸宁教授。
一个月后,DNA检测结果显示,女孩RET基因发生突变。为此,女孩也做了双侧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女孩左甲状腺髓样癌0.2厘米,右微小甲状腺髓样癌,双侧Ⅵ区淋巴结无转移。
张教授说:“甲状腺髓样癌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它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度不高,且10年生存率约为75%。因此,若出现RET基因突变,应结合相关生化指标(如降钙素水平),尽早做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这一点,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早就出台过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治疗指南。”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癌症治疗或有新突破抗癌概念股获得热钱追捧
- :下一篇:“癌症妈妈”打动读者 有医院愿为其免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