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一院终身教授张亭栋“砒霜”治疗白血病 医学成就举世瞩目
哈医大一院院长血液科专家周晋教授向荣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张亭栋教授表示祝贺
新闻背景:
(文/施旸)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85岁女药学家屠呦呦。奖励她创制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生命的伟大成就!而早在2011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前院长饶毅,就力荐因青蒿素而闻名天下的屠呦呦,和热衷于砒霜研究的张亭栋。当时就称他们“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2011年全球最大的制药集团之一——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将其设立的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颁给了二位,以表彰他们对生命科学及相关技术发展的突出贡献。
2015年9月19日,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的2015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3岁的终身教授张亭栋荣膺本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奖励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ATO)治疗白血病上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这一奖项的揭晓,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神奇的中药砒霜上!了解了屠呦呦创制抗疟疾药青蒿素,让我们走近同是受世人瞩目的张亭栋教授,了解中医的又一神奇魅力!
哈医大一院终身教授张亭栋致辞
张亭栋与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 中医的神奇魅力被世界瞩目
新闻背景:
【一位西医采掘到一个民间秘方】
1971年暮秋,黑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接到反映:本省林甸县民主公社卫生院采用有毒药物医治恶性肿瘤,因效果很好引得众多患者前往求治。当时全省卫生系统正在广泛挖掘、收集、整理抗癌中药及民间验方、秘方的工作。得知这一消息,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原哈医大一院中医科主任张亭栋教授被任命为专家组组长、带队“采风探秘”,了解实情。
张亭栋教授带领的专家组一行来到林甸县民主公社后,发现这里没有任何医疗设备,但的确有很多病人,经了解后果然,此地乡间一位老中医有个秘方,是用中药砒霜、轻粉、蟾蜍等几味剧毒之物配制的,最初用来下药捻治鼠疮——淋巴腺结核,后来被一位药剂师用此药治好了自己母亲的皮肤癌后改成针剂肌肉注射攻治各种癌症。这个方剂就被命名为“713”。张亭栋教授对患者病情进行一一核实后,询问了他们的用药效果,发现子宫癌患者用药后分泌物明显减少,肝癌患者用药后疼痛感消失。还有一位食道癌患者认出了专家组的赵教授,前几年,他找赵教授看过病,但因为病情太重已经无法医治了,便回到家中,听说此种药后,死马当活马医就来试试看,结果用药后不但能喝水,还能吃饭,散步了。赵教授回忆后确认了此事,觉得这个改变的确很惊人。张亭栋教授马上把这位患者带到了县医院进行透视,看看他的食道究竟有怎样的变化。结果出来后,发现患者食道出现了缝隙,狭窄程度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真是很神奇,看来这种“713”真是有效果的!
张亭栋是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医生,很想在“血癌”上打开缺口。从乡下回来后,他开始将原方分成两组做体外抑瘤试验,一组由砒霜、轻粉组成,另一组由砒霜、蟾蜍组成,分别命名为“癌灵1、2号”注射液。观察发现,两组药物都有效,但前者连续用药常出现蛋白尿,说明对肾脏有损害,因为轻粉是汞剂,影响肾功能,所以去掉了轻粉;而后者注射后会使血压立即升高,病人头痛剧烈难忍,显然是蟾蜍在“捣乱”,故而将其除名。单一留下砒霜,仍有显著作用。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有剧毒。人们用它内服治哮喘,外涂治恶疮、顽癣,但历代医家启用砒霜时,均慎之又慎。在已故朝鲜族药剂师韩太云的配合和帮助下,张亭栋课题组大胆创新,将砒霜提纯,最终精制成亚砷酸注射液。
哈医大一院终身教授张亭栋接受生命科学成就奖颁奖
值得记忆的是,1974年,22岁的女工董秀芝成为亚砷酸注射液的早批受益者之一。当年已怀有7个月身孕的她,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所击倒:口腔里出血,鼻子里出血,连尿里都是血,皮肤颜色如白纸一般。送到哈医大一院后,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入院第二天孩子就流产了。但她在静点4个月后,出现了奇迹。连身都不能翻的小董,竟慢慢站了起来,并能下地行走了。同年底,小董出院回家,按医嘱吃药、点滴、复查。1976年她再次怀孕并生下一个男孩,1979年重返工作岗位。到现在一直安然无恙。
【临床用药与机理研究的完美结合】
白血病俗称为“血癌”,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率较高。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是一种伴有特殊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程短促、易于感染、易伴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为特征,且强烈化疗往往诱发DIC加重而死亡。1986年,上海血液病研究所王振义等人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M3型获成功。只可惜维甲酸用药方法尚有不足和缺陷,少部分病例会发生维甲酸综合征及耐药性,一旦因耐药而复发,则患者的存活希望就很渺茫了。
在了解到哈医大一院砷制剂对M3型白血病具有显著疗效后,王振义、陈竺等专家真诚邀请张亭栋一行三人到上海谈合作事宜。时任上海血研所的陈竺所长真情地说,有关亚砷酸机理的深入探讨,是我们所关注的。既然临床有效,就一定有其科学道理,应该尽快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方向上突破,最终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很快地,上海专家发现,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并使癌细胞凋亡——即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的“自杀”之路。陈竺教授还在临床应用砷剂对15例复发、对维甲酸化疗耐药的M3型病人给予治疗,结果有14例取得完全缓解。世界著名《血液》杂志发表了陈竺和张亭栋撰写的论文,并在封面刊登了通过DNA染色观察治疗前后对比的骨髓论文附图。国际驰名的《科学》杂志也以“古老的中医学又放出新的光彩”为题予以报道。
1996年12月,在美国奥兰多城召开的国际血液病学术大会上,与会者逾万人。陈竺院士代表课题组宣读论文,题目是《三氧化二砷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肿瘤实验室主任维斯曼教授称赞说:“那么毒的药物,竟敢注入血液中,医生在线答疑,这说明中国人胆量大;而胆大不是蛮干,胆大来自聪明、来自见识、来自科学。”
让人欣喜的是,1999年,由哈医大一院伊达药业公司从中提纯的亚砷酸注射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期限为20年;同年下半年,该药被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批准为二类新药。2000年9月,美国FDA在经过验证后亦批准了亚砷酸的临床使用。
【砷剂用药临床探索始终向纵深推进】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作为砷剂治疗白血病的发源地,哈医大一院医生代代传承,对砒霜研究的“接力棒”始终步步延续。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