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爸爸要救你(5)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汪浙成
5.我稍稍松了口气
随着现代医学对人体造血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的逐渐进展,对白血病的治疗手段也从原先单一的化疗,慢慢发展到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使某些类型诸如儿童急淋白血病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得以长期无病生存。治疗手段的另一重大进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使许多类型白血病患者的治愈由希望逐步成为现实。然而,不论采取何种途径,最先一律都要化疗,以控制患者骨髓和血液里的癌细胞,杀灭至百分之一以内求得缓解,然后根据白血病类型和患者自身条件,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
开始几天汪泉各方面情况不错,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药理反应。她与同室两位病友相处得也很融洽。左边病床的王老师,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已经多年,在如何对待大病及其护理上,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给汪泉许多有益的忠告和指导。右边的小兰与汪泉年龄不差上下,两人有说有笑,相处得像姐妹似的。病房气氛友好和谐。更让汪泉开心的是,这段时间,每天上下午都有人来医院探视慰问,有她单位领导傅强社长和徐有智总编辑,更多的当然是她的同事和朋友。汪泉从来没被这么多人关爱过,前两天自己还寻死觅活,绝望消沉,现在却像明星一样成了众人的中心。那些日子,她从早到晚,不停地忙于应酬,送走一拨又一拨来探病的人。尽管身上手上插着输液管,竟然也跟大家一样兴致勃勃地高谈阔论,还不时抬起那只空着的手比划着。
然而好景不长。7月20日,当第一个疗程进行到第六天,离结束仅差一天,查血象发现白细胞非常低。按照省中医院规定,患者白细胞如果不到两千,为防止感染,需住层流室进行隔离保护。第一个疗程不得不提前结束。
汪泉刚被隔离保护进层流室时,感到十分新鲜,我们也觉得有了安全感。我们最初对白血病的恐慌心理,随着医生治疗思路的明确,,也渐渐平息下来。事已至此,急也无用。趁这相对安定的空隙,我在家里把几天来纷乱的思绪进行了一番梳理,将汪泉得病的前后经过、症状以及目前治疗情况,整理出一份书面材料,通过上海友人和天津女作家谷应,分别向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和骨髓移植中心以及天津血液研究所专家咨询。我后来才体会到,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属在求医过程中,要尽快从最初的慌乱中摆脱出来,冷静面对,通过各种渠道多方咨询,集思广益,以便自己心中有个大致的治疗策略。
上海的两位友人很快为我联系好上海瑞金医院的有关医生,建议我亲自去上海当面咨询。7月25日,我一早赶到上海,咨询了该院血液科李秀松医生和骨髓移植中心胡炯主任。他们一致认为,浙江省中医院无论诊断还是治疗,均思路对头。关键要看未来两周内WBC(白细胞)能否升上来,待血象恢复后复查髓象。如果情况比较理想,继续IA方案,不要轻易更改;倘若情况不理想,则需及时调整方案。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控制住白血病细胞群体及其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天津谷应也很快有了反馈,只是天津血液研究所潘医生看了我所提供的材料后,看法与上面两位不尽相同。但三位专家都一致建议像我女儿这种由MDS转化来的白血病,应争取及早移植。
回杭州第二天上医院送饭时,向周主任汇报了上海之行,并向她打听汪泉白细胞的情况。“白细胞只有一千,”她说,医生在线答疑,“此外发现汪泉有皮肤感染、痔疮和肛裂。”我一听白细胞不但没升上来,反而还在继续下降,不免有点着急。周主任安慰说:“白细胞上不来,这是MDS转化来的患者普遍现象,以后会慢慢上来的。至于痔疮肛裂,已经给她加用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和替硝唑,过几天会下去的。”
过了两天,一直悬在心上的汪泉白细胞,果真升上来,超过两千。我稍稍松了口气。汪泉因此也从层流室里出来,回到原来住的病房。几天后,根据汪泉血象恢复情况,周主任再次给她穿刺,复查髓象。没想癌细胞居高不下,最主要的一项指标原粒,仍高达15.5%,早幼粒1.0%,两项相加16.5%,距预想目标1%以下相差甚远。不但如此,另外一些相关指标也不好。所有这一切,说明IA方案对汪泉不适合。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