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省份至少33人因被蜱虫叮咬染病而死亡(一)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18名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9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疾控专家告诉媒体,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无形体病,目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国内有12个省份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对于信阳市未公布具体蜱虫咬伤病例遭质疑一事,前日,河南省卫生厅回应信阳蜱虫传疾病疫情疑问时表示,不存在瞒报疫情,信阳等地卫生部门从2007年就已将疑似无形体病例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发现:4年前安徽现首例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资料显示2006年,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四川、云南、江苏,都出现过病例。
近半年来,江苏省接诊的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共有13例,其中4例死亡。同样的情况在山东省蓬莱市也出现过,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仅截止到7月14日,他们一家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吴超科长昨晚表示,云南近年来也有蜱虫叮咬人散发病例报告。
传播:可通过血液传播
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据专家介绍,信阳山区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蜱虫学名叫全沟硬蜱,以吸血为生。这种蜱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
信阳当地盛产“信阳毛尖”绿茶,大多数茶农的腿上,都有被蜱虫咬后留下的伤疤。在村里每条狗的肚皮上,也经常可以翻检到蜱虫。除了无形体病,蜱虫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和莱姆病等,这些病症状有部分类似之处,也给蜱虫传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难度。
在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看来,蜱是一种很危险的毒虫,但这就如蚊子一样,“你明明知道它会传播疾病,却没办法将它灭绝”。
卫生部专家今日赶赴信阳
为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专家表示,蜱虫叮咬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前日,记者从河南省卫生厅了解到,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今天将赶赴信阳,到达后,除了给当地现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外,还将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因。据悉,这次卫生部专家组共有3人,其中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王贵强,他曾多次到河南、山东等地,为蜱虫咬伤患者进行会诊,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到达信阳后,除了给当地现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外,还将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病因。
目前,河南省卫生部门已指导群众清除居舍周围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利用敌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杀虫剂对野外游离蜱、畜舍、畜体开展灭蜱工作。同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