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专家讲座: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好医师网
○本报记者王鄱
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肺癌已居所有癌症发生率的首位,且是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近日,记者前往甘肃省肿瘤医院,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甘肃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裴正学教授。
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无法根治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肺的恶性肿瘤。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肺癌病例160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因肺癌死亡病例每年140万人,占恶性肿瘤致死病例的18%。西医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使晚期肺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达70%。但是,早期肺癌少有症状,75%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局部发展或转移,5年生存率不足5%。也就是说,肺癌发病后往往出现广泛转移,预后差,无法根治,临床治疗主要以延长生命为目的。
裴正学教授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他率先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法”,被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陈敏章誉为“十六字方针”。他说,“西医诊断”是指借助西医诊断的先进设备,弄清和掌握疾病的共性规律。肺癌早期,除了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外,肿瘤标记物、痰脱落细胞学、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呼出气体分析、各种影像学等综合检查手段的应用,有助于肺癌的确诊。其次为“中医辨证”,它是把疾病的共性规律与个性规律结合,以增强辨证的科学性。他强调说,肺癌属中医“肺积”“咳血”“胸痹”等范畴,其病因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痰浊、水饮、淤血阻滞为标。
至于“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即突出中医方药的治疗作用。他认为西医手术、放疗、化疗针对病原致病性,可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中药扶正固本,调节机体反应性,能够极大减少手术、放疗、化疗的副作用,从而加强疗效。裴教授说,肺癌治疗应当以中药扶正固本为主,且不忘顾护元气、胃气,常用他自己研制开发的“兰州方”加减来益气健脾补肾。
他介绍说,2010年2月,63岁的患者刘先生,因“间断胸闷、气短、咳嗽一年”就诊,经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后诊断为“左肺癌”,遂建议手术治疗,术前服“兰州方”10剂后气短好转。2010年2月19日,在全麻下实施“左肺癌及左肺全切除术”,术后患者胸闷、气短减轻,自觉疲乏无力、纳差,以“兰州方”和“香砂六君汤”14剂,患者服后疲乏无力、纳差明显好转,好医师网,胸闷、气短减轻,但仍有咳嗽。他又在原方基础上,加入一味粟壳续服14剂后,疲乏无力、纳差症状消失,无明显胸闷、气短。随后又为其进行了4周期GP方案化疗,后经“兰州方”反复加减,服用20剂后消化道反应消失,骨髓抑制反应好转。此后患者坚持服用裴氏升血颗粒,健康存活至今。
肺癌的成因、病理及早期发病的表现
在裴教授看来,肺癌的发病与吸烟、被动吸烟、室内化学污染、精神压力、长期接触油烟、新鲜蔬菜摄入少以及矿石辐射等诸多因素有关。
他说从病理角度看,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非小细胞肺癌,起源于上皮细胞,为主要类型;另一类是小细胞肺癌,起源于肺的神经或激素分泌细胞。对于医生而言,学会鉴别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至关重要,毕竟治疗方法不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又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及混合型等。
裴正学认为,肺癌在早期,多数患者并无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有少量白黏痰。对40岁以上长期深度吸烟者,一旦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干咳,且持续2-3周,或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者,就需要提高警惕;其次为咯血,多为血丝痰或痰中带血;此外肺癌早期患者常有轻度胸闷,如累及壁层胸膜或直接侵犯胸壁时,可引起该部位持续性疼痛,均要警惕是否有患肺癌的可能。晚期肺癌患者除上述症状,多伴有呼吸困难、面颈水肿、声音嘶哑、体重下降。他说肺癌远处转移引起不同转移部位的症状,如骨转移性疼痛,脑转移引发头痛、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也应当特别重视。
肺癌的预防、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
裴正学说,肺癌的主要病机演变过程是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淫之邪乘虚而入,邪滞于肺,日久形成肺积,属本虚标实之症。因此重视扶正是关键。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寓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邪气”涵盖了致癌因素,包括吸烟、食物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及精神刺激等。这些致癌因素通过损伤人体DNA,,破坏抑癌基因,激活原癌基因,在机体免疫力监测、杀伤功能失衡状态下,形成恶性肿瘤。为此,在预防肺癌发生和阻断癌前病变方面,首先要从扶正培本和避免致癌因素两方面做起,如在古代“引导术”和“吐纳术”上发展的“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太极拳运动,可使NK细胞数量增加,提高机体免疫监视能力,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侵袭,从而起到抗癌作用。
他说目前肺癌的西医治疗主要有以下措施:1.手术治疗;2.放射治疗;3.化学治疗;4.介入治疗;5.免疫治疗;6.分子靶向治疗;7.基因治疗。一、二期以手术为主;三、四期为姑息性,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毒副反应大、生存质量不理想、延长生存率不明显等,预后较差。同时,还要“重视扶正,改善生活质量”。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对于患者临床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有助患者建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从而提高抗病能力。临床上通过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两方面来重视扶正、顾护脾胃以改善生活质量。
他告诉记者,现代医学认为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分化、多基因变异、多步骤渐变的复杂过程,其疗效直接和分期相关,但只有少数肺癌患者能在早期被发现。因此,首先要关注高危人群,警惕症状体征,及时进行必要检查,注重早期症状及体征、重视筛查等。其次,要“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药治疗肺癌可以减轻症状,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时间。中医药结合放化疗手段有助于提高疗效,使患者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期。化疗结束后,再采用扶正祛邪,增加机体抗癌力,抑杀可能未尽的癌毒,防止流注播散,以控制肿瘤生长、降低转移率、延长生存期。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