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幸福中国的
一个定位:以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和探索生命科学前沿为导向,致力于疾病机制和生命过程机理研究,为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提供创新与集成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和人民幸福。
世界首次获得成活iPS克隆猪、首次发现控制艾滋病毒感染疫苗策略、首次从尿液中“造”出牙齿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使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健康院)在国际国内的同行圈里声名鹊起。
“研究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创新队伍的凝聚等使得我们的源头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健康院院长裴端卿归因于此。
科研布局“美丽转身”
2008年,健康院将原有研究布局整合成: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与合成生物学、感染与免疫三个方向。
年轻的健康院在成长中不断推陈出新。从2008年至2012年,该院每年都有系统性原创成果产出,也使得干细胞领域的发展已成为广东省的四个突破之一,光地方经费支持就达5000万元。
“健康院是与地方共建的‘国家队’,在经济活跃的珠三角地区,我们必须为地方经济作贡献。为此,我们建立了药物研发体系,不再鼓励实验室和PI的个体科研行为,采取集中攻关模式。”裴端卿认为正是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令健康院迈出只会写文章的宝塔尖。
目前,药物研发体系从源头创新到技术研发延伸至成立公司。新药研发成果在体系的滋养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其中,化学与合成生物学领域出现了“新型抗糖尿病药物DK3”、1.1类新型抗白血病候选药物等自主研发药物,好医师网,转让金额高达2亿元。在感染与免疫学领域,艾滋病毒感染疫苗策略等研发结果轰动一时。
最近,相关专家进行的评估显示:健康院的药物研发体系市值超过十亿元。
三个突破:剑指临床
健康院也客观地认识到,一个新建的研究单元形成整体的难度较大,但在某个领域的突破却指日可待。在此基础上,健康院将三个研究方向凝练成三大突破。
突破之一,治疗性功能细胞获取的关键技术。该突破将从满足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对功能性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需求着手,应用现有的技术基础,集中解决体细胞重编程新技术、干细胞定向分化新技术、细胞转分化新技术等功能性细胞获取的关键技术,建立一个系统、高效的重编程及定向分化的技术平台,为临床应用特异地诱导出1~2种安全、稳定的、具有治疗作用的功能性细胞。
突破之二,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科研人员将主要瞄准具有显著耐药性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开展疾病发病机理,创新靶标发现和创新药物研发等研究。到2015年,发现和验证新的药物靶标3~5个;活性先导化合物50~60个,确定具有开发前景的临床候选药物并完成临床前研究的新药3~5个。通过与制药企业联合,推进3~5个新药在中国及欧美主要国家进入一期或二期临床试验,1个新药上市。到2020年,确定具有开发前景的临床候选药物并完成临床前研究的新药20~30个,通过与制药企业联合,推进5~10个新药在中国及欧美主要国家进入一期或二期临床试验,其中至少一个原创性新药进入欧美主要市场。
突破之三,新型载体及其在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到2015年,建立并完善包括高含量腺病毒载体、疱疹病毒载体、结核杆菌全基因组饱和突变库和基因可调控减毒疟原虫等新型疫苗载体的前沿技术,完成新型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的评价和大动物实验验证。到2020年,至少一种新型疫苗进入或完成I~II期临床试验。
“高效高保真长链DNA合成、重大传染病和癌症的生物治疗及其基础研究、炎症相关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异种器官移植供体动物的培育、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基本问题研究也是我们要进行培育的方向。”裴端卿说。
吸引国际人才解决中国问题
声誉的集聚效应逐渐得到体现。
近年来,健康院已聚集了一批产出颇丰的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其中“千人计划”4名。围绕“三个突破、五个培育”,每个方向都有2至3名来自国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有机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5位非华裔科学家让健康院更具国际范儿。
裴端卿认为,既然健康院是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院,就不能将眼光只放在国内,而是要放眼国际。对于非华裔的国际科学家而言,只有事业和平台才能吸引他们。
其中,来自西班牙的米格尔已经成长为我国“973”项目的第一个非华裔首席科学家。
关于青年成才,好医师网,裴端卿深有体会:“我回来快十年了,逐渐发现人才循环越来越快,甚至于有些青年科研人员出国留学再回来,已经赶不上趟了。”
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等新兴学科,健康院逐渐将人才培育回归到自身。
“相当一批破格提拔的研究员,像秦宝明、王涛等,他们年龄不到35岁,都是在健康院成长起来的。”在裴端卿眼里,他们都是通过竞聘委员会公平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
因为坚持人才引进培养相结合,造就人才的过程和创新活动过程在健康院被紧密结合起来。
“找到疾病的解决方案一直贯穿我们创新工作的主线。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未来二三十年的健康任务将异常艰巨。”裴端卿觉得现在的速度还不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将现有的才智巧妙结合起来,为健康中国的实现提供新手段。”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3-10-15 第5版 创新周刊)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上海治疗肺癌技术最好的肿瘤专家
- :下一篇:清华研发检测试剂盒:一滴血可验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