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3D打印开启骨科肿瘤个性化治疗时代
新华网四川频道11月4日电(本网记者 董小红)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该院近期依据患者三维CT数据,利用3D技术成功打印人体小腿骨,为一名“骨肉瘤”患者进行了小腿骨置换重建。这是3D打印技术在下肢承重骨肿瘤外科治疗领域的首次成功运用,标志着骨肿瘤外科治疗进入个性化阶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副主任、骨肿瘤科主任屠重棋介绍,在骨科领域,以往的3D打印多运用于骨盆、肩胛骨等,这些骨骼受力分散。与此不同,人体小腿骨属于负重骨,常常需要承担较大的应力。在这方面,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
屠重棋告诉记者,“骨肉瘤”是多发于15到25岁年轻人中的一种恶性骨肿瘤,俗称“骨癌”,在小儿恶性肿瘤中最多见。治疗骨肉瘤需要做相应的切除手术。在该院就诊的这名患者就是一位年仅19岁患骨肉瘤的男孩,在切除小腿骨后,暂时靠临时假体支撑。
“如果不利用3D打印技术,好医师网,而采取常规的普通金属假体置换,由于匹配性差,假体不但容易松动,还不得不为了配合假体切除自身完好的膝关节,远期效果也很差。”屠重棋说,为了保留孩子的膝关节,医生在线答疑,同时避免以后假体脱落多次手术,他带领团队通过多次试验,成功找到了通过3D打印精确匹配小腿骨的方法。
记者了解到,该方法依据患者三维CT数据,制作出缺损的小腿骨模型,再体外模拟手术过程并多次优化假体结构,最终经过多次的磨合试验,成功在20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打印出与患者完美匹配连接、紧密贴合的小腿骨,固定精准且牢靠。目前,患者在手术后一周内膝关节活动性能好,已经可以下地走路,小腿外形与常人无异。
“3D打印小腿骨具有此前各种重建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在今后骨肿瘤手术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促进肢体恶性肿瘤切除重建水平的不断提高。”屠重棋说。(完)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骨癌病因 专家解析【手机版】
- :下一篇:青岛骨癌女孩牵动人心 公益组织募捐万元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