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养猫的朋友要注意了! 被猫抓了下 杭州一女士差点失明 而在
美国一女士一觉醒来左眼失明,“凶手”竟然是猫,竟是因为被猫舔了下眼睛。在杭州,省人民医院也接到了类似的患者,好医师网,被小猫抓伤后,视力严重下降,也差点失明。
专家介绍,两位患者得的是“猫抓病”,该病秋冬季特别多发。
差点失明 “凶手”竟然是猫
杭州的患者姓马。马女士今年60多岁,一个多月前,她得了一种“怪病”:视力突然骤降,最后整天像笼罩在浓雾中,看东西模模糊糊。同时,令她害怕的是,左腋窝下及左上臂肘部冒出10多个肿块,鹌鹑蛋大小,人开始发热,四肢无力,头痛,关节也痛。
马女士跑到河南、北京等多家医院治疗,都无效。其中一家医院淋巴结活检提示“淋巴组织增生,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淋巴瘤”。淋巴瘤?这可把她吓得够呛,当然最后排除了这一可能性。
前段时间,她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感染科朱培芳主任医师、童永喜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后,怀疑“怪病”可能与猫有关,建议她住院检查治疗。
原来,马女士是个体户,家境殷实,为人善良,家里有很大一个仓库。
今年8月,马女士进仓库时,听到角落里传来小猫叫声,“喵、喵、喵……”叫得很凄惨,撕心裂肺似的。走近一看,是几只出生没多久的小野猫,好可怜。冯女士收养了它们,天天给它们送吃送喝。一次在与小猫玩耍中,马女士的左手被一只小猫抓伤,出血了。
“当时做了简单地消毒,并注射了狂犬疫苗,医生在线答疑,以为这样就没事了。”马女士说,但过了半个多月,就出现“怪病”了。
入院后,专家再次给马女士做了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符合“猫抓病”的淋巴结特点。“这简直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没想到小流浪猫有这么毒。”她忿忿然。
明确了病因后,接下来的治疗变得简单。用药治疗10天后,马女士各方面恢复得不错。
美国女子被猫舔了下导致失明
近年来,省人民医院接诊的“猫抓病”患者除了马女士,还有两位——
周先生,36岁,杭州人,一次郊外救助野猫时,不小心被咬,两周后发病;丁先生,64岁,绍兴人,被家里宠物猫咬伤后半月发病。
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潘红英介绍,这几名患者和今年媒体报道的美国患者珍妮莎相比,都是“小菜一碟”。
据外媒报道,美国的珍妮莎一觉起来后,发现左眼充满了血丝,几乎看不见了,赶紧到眼科检查。起初,医生找不到失明的主因,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才发现原来“凶手”是猫,猫唾液里的汉赛巴尔通体细菌感染了珍妮莎的左眼,导致她失明。
珍妮莎回想起当天晚上,猫咪确实舔过她的眼睛。医生告诉她,珍妮莎得的是“猫抓病”,是一种由猫身上所带原的疾病所引起的。
专家介绍,“猫抓病”不但会影响到人的视力,还会有一些肝脏等器官的问题出现,或者是脑膜炎等。他呼吁摸完猫咪一定要记得去洗手,避免开放性的伤口被猫咪舔到或是咬伤。
秋冬季“猫抓病”多发
“每年这个时候,感染科总会收治几例类似的病人,不是很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被忽视。”潘红英说,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6周,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猫之间的感染主要通过跳蚤进行。
有报道称,宠物猫的感染率可达30%。该病确诊后,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况,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发生死亡。近几年,陆续有马女士和美国患者珍妮莎这样对眼睛损害的报道。
在防治方面,建议首先要注意养宠物的卫生,鉴于猫抓病可对免疫低下者造成严重后果,慢性病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尽量少刺激猫狗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咬或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时,宠物更容易抓狂。
潘红英提醒,被猫咬抓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疫苗(猫也可携带狂犬病毒),如出现淋巴肿大、畏寒发热等症状时,一定要将被猫咬抓伤的病史告诉医生,以利于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邵阳“成立公益抗癌救助基金” 100万慈善基金助力
- :下一篇:干细胞科普讲座携爱心报走进达州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