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永不忘却的记忆
关注三门峡日报微信
12月11日,三门峡市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以“铭记苦难史立志报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本报记者 徐洪波 摄
明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也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设立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历史不容忘却。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大量确凿史料证实,日军在侵入南京的最初6个星期中,残杀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余万人。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躯体上无法消弥的伤疤,而年轻的一辈只能从教科书上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一名词。77年过去了,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回顾屈辱历史,在缅怀千千万万牺牲的抗日烈士和死难同胞的同时,我们应该铭记祖国曾遭受的苦难,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日前,本报记者走近三门峡众多市民,了解他们对南京大屠杀以及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认识,以唤起民众心灵深处的民族感,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建中华民族的伟大长城,为保卫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中学生:不忘国耻拥护和平
12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看到学校大部分教室外都有学生们自己动手绘制的“爱国文化墙”,墙上不仅有形象的烈士图画和醒目的标语,还配有学生们写的爱国题材的文章,以及摘抄的历史故事等,浓浓的爱国主义教育气息扑面而来。
“上初中的时候,我在历史课本上学习了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太残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安慰和祭奠,更是对世人的警醒,因为只有不忘记苦难,才能不让苦难重演。”该校高二(8)班学生邢艺馨对设立公祭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邢艺馨的同班同学张朱海平时很喜欢研究历史,他曾经在书本上看过一段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描写:“当时,一个有60多名士兵的日军连队包围了中国两万名老百姓,将手无寸铁的他们集体活埋了。”张朱海认为,设立公祭日就是要提醒人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在今后国家的发展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该校老师陈志景认为公祭日的设立十分必要。她说:“很多学校都会在公祭日开展纪念活动,这就给了学生们集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从而通过教育的辐射作用,影响家长,再由家庭影响社会,让每个人都将爱国主义宗旨牢记于心。”
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家公祭日,三门峡市实验高中高二(10)班学生高雯静说:“落后就要挨打,公祭日是在提醒国民勿忘国耻。”她表示,作为高中生,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发展而奋斗,才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设立公祭日能起到一种警示作用,但并不是让中国人时刻对日本保持敌对、仇恨的态度。”高二(14)班学生刘雪婷担任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她说,“这两年因钓鱼岛事件,部分国人对日系车辆打砸烧、抵制日本企业,这是十分偏激的行为,影响了国家的社会治安。当今世界以和平发展为主题,我们应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在不忘国耻的前提下,坚持与各国友好和平相处。”
高二(16)班学生马云帆对此看法表示赞同,她认为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容忘却,但是不可否认,日本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日本人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和创新精神,以及做任何事情的条理性和秩序性都值得我们学习。吸取他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才能壮大自己。”马云帆说。
上班族:努力奋斗建设祖国
三门峡市体育局职工李鸣说:“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恶行让我深恶痛绝,南京大屠杀死难的同胞必将被历史所铭记。设立国家公祭日很有必要,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市区某培训机构日语教师韩玫说:“每每想起南京大屠杀,总会心生愤意。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对现在的年轻人是个很好的爱国警示。”韩玫表示,小时候一直受老人的影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从未消减过,直到现在她才意识到,记住仇恨根本没有用,需要记住的只有历史。铭记这段耻辱的历史,然后武装自己。
“日本侵略者屠杀了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对妇女儿童的凶残让人心怵。日本侵略者泯灭人性的屠杀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中华民族必须强大起来。希望国人都能记住曾经的耻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化仇恨为动力。”湖滨区统计局职工张淑珍说。
市民张女士表示:“日本侵略者对南京的洗劫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不是为了挑起仇恨,而是要更好地警示和教育国人,并借此向世界表明我们牢记历史悲剧、反对战争、捍卫和平的决心。”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 :上一篇:每年300万中国人“过早死” 7个改变让你避免不幸
- :下一篇:白斑前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