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召开第八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好医师网
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第8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于2013年6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欧、美、日、韩和全国各地千余名致力于推动我国和全球胃癌防治工作进步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大会主题为“规范、转化、规划”,旨在进一步推广具有专业共识的胃癌规范化诊疗,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深度转化,并对我国胃癌防治领域的各项工作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讨论和规划。
来自欧美日韩和国内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作了精彩报告,解读了国内外胃癌诊治领域的现状和进展。致力于我国胃癌防治工作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的学术交流。同时,响应北京市卫生局“阳光长城计划”行动号召,举办了首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聚焦危害民众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探讨肿瘤防治和健康宣教等领域的问题。
本次大会设有11个分会场, 8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有17人作为讲者参加大会和分会场报告,23人作会场主持及讨论点评专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在大中华腹腔镜胃癌研究与发展委员会GCLGC专场会议上致辞
2012年第七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主题是“规范、整合、转化”,强调胃癌手术治疗的规范化,今年主题继续围绕规范化外,内涵还延伸到了“胃癌外科治疗的规范化问题”上。除了手术相关的问题,还针对手术相关其他方面的规范化进行了阐释。这些相关问题与胃癌的外科治疗与转归息息相关,均为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包括围手术期营养评估、手术过程的危机处理、吻合器选择对消化道重建的影响、腹腔粘连的发生及预防、缝线选择与切口缝合技术的进展、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等。
在本届大会的“转化医学分会场”,来自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多位转化医学领域专家进行了精彩学术报告,内容涵盖胃癌分子病理学分型、早诊生物标志物、EB 病毒、染色质重塑基因、亚洲高发肿瘤基因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单细胞测序技术、胃癌的组学整合研究等。分会场十一特设“生物样本库建设研讨会”,对生物标本库建设进行深入探讨、碰撞、交流,为将来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到临床实践辅助进行铺垫。推动胃癌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必须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的固有屏障,实现from bench to bedside,and from bedside back to bench 的延续,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上治疗癌症的新技术、新方法,使胃癌研究获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规划”是今年大会主题关键词之一,也是大会着力突出的重点。在专题会议“胃癌综合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RESOLVE 总结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当前我国胃癌领域大样本临床研究——RESOLVE研究进行了中期讨论。该研究计划入组1000余例患者,好医师网,国内40余家中心参与。目前已入组百余例,预计在两年后公布研究数据。以该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临床研究的开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领域的“规划”,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探索锁定了目标和方向。
分会场二为“GCLGC 腹腔镜胃癌研究与发展委员会专场”,探讨腹腔镜在胃癌治疗领域的应用和进展,凸显的是该领域未来的“规划”。目前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应用日益广泛,国内的医院或中心都在积极尝试开展。国际上对于胃癌腹腔镜治疗的主流观点是,腹腔镜技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较为肯定,但其对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尚无明确结论。本次会上报告了我国CLASS研究,该研究旨在通过随访至少3~5年的时间来探讨腹腔镜技术的近远期疗效。这对于发病以进展期胃癌为主、患者资源丰富的中国,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分会场五进行了 “2012 年度中国最佳胃癌研究论文评选”活动,活动邀请了2012 年度前十位获奖论文作者对文章进行解析。这些论文由读者在网络上投票选出,大家对胃癌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从积极的投票情况可见一斑。会上对论文进行了解读,对与会者的临床工作带来了启示。
“生物样本库建设研讨会”围绕当前生物样本库的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际化标准等进行了研讨,对未来做好标本库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胃癌的研究进步打基础、作“规划”。
姚云峰教授在科普分会场主讲“结直肠癌的预防与治疗”
本次大会的另一个亮点是再次引进健康大讲堂走进专业学术会议,600余市民前来参加健康大讲堂活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沈琳教授、结直肠科姚云峰副教授分别就胃肠肿瘤的防治作了讲座。
其他分会场如胃癌多学科病例讨论、胃癌姑息与中医药治疗策略研讨会等,着力为与会者提供全面而别致的学术给养。
通过本届大会,广大与会者可以把握国内外胃癌诊治领域的脉搏和进展,可以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本专业领域的问题和新知。本届大会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视听学术盛宴、搭起沟通协作的桥梁,期待广大与会者精诚协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携手共同为推动我国及全球胃癌防治工作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碧荷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官方微博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