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不能只靠“自学成才”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邓海建
我以为我懂健康,其实我错了。不抽烟不酗酒、勤洗衣物勤洗手,甚至隔三差五还会买点保健品,并不代表就有了健康素养。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据说国人里面十有八九望尘莫及。还是数字最有发言权:11月1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换言之,在中国,每100个15至69岁的人群中,仅有8.8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
这个数字让我吓了好几跳。也难怪《人民日报》都忍不住直言,“九成国人不懂‘健康’”。数据肯定是权威的,因为据说此次监测开展于2012年8月至12月,监测了31个省份的336个监测点,以问卷方式调查了102985名15至69岁城乡居民。但问题是,如果把“九成国人不懂‘健康’”的标题,好医师网,摆到四年前的报纸上,似乎也是成立的——因为“8.8%”这个数字也只是比2008年监测结果多了“2.32个百分点”。反正都在10以内,可以忽略不计。
三四年倏忽而过,健康素养几乎还在原地徘徊。这好像也是挺符合实际情况的事情:这些年,我们在健康素养上吃的亏并不少。张悟本的绿豆、胡万林的芒硝、马悦凌的泥鳅、王林的“隔空取物”……后浪推前浪的“大师”层出不穷,虽然最终沦为不好笑的笑话,但其呼风唤雨之时,拥趸并不少,忽悠市场还很辽阔。骂大师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健康素养这个东西。当然,至于平日里因为分不清药品与保健食品而上当的老人们,更是为健康常识的匮乏而垫付了巨额成本。
早在2008年1月,当时的卫生部就推出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随后,通俗版的《健康6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也出版发行。只是,教材有了,不按本修炼,要么枉费苦心,要么走火入魔。三四年过去,中国人的健康素养还是没有突破“一成”的门槛,其增幅别说赶不上GDP、甚至都赶不上CPI的速度,这事儿,能怪谁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是健康素养不高,不仅仅是一不留神就当了“大师”的粉丝,更可怕的是钱花得越来越多,人离健康越来越远。这些天,我们都在纠结新医改后看病贵、看病难究竟缓解了几成的数据。医改将近五年,投入已过万亿,民众还是深感资源上的捉襟见肘、服务上的各种不顺,如果肯花钱在生病前的健康素养养成上,会不会适度缓解眼下的这种困局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前,德国联邦卫生部一项调查就显示,如果在18岁以前养成良好的健康素养,德国健康保险福利体制将可节省30%的开支。看似不靠谱的健康素养,却深刻对应着民众健康水平及公共医疗开支。
正是看破了这个道理,才有了各国对健康计划的高度重视。譬如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就启动了“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向国民倡导减少脂肪摄入、增加体力活动,以预防和降低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的发生;而日本也早于1998年开始组织策划新世纪国家健康促进行动,并在2000年初正式启动项目。还有更有爱的,譬如英国所有12至15岁的中学生都必须学习健康烹饪课等。相较于我们从小也只有每周两节经常被主课霸占的体育课,今天国人的健康素养低到泥土里,好医师网,恐怕就不足为奇了。
健康素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玩意基本还是靠后天习得,但如果顶层设计只满足于四年一次地公开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推进,“自学成才”的健康素养,恐怕就要大大拖后腿了。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