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烧烤天中暑患者增五成 发现中暑征兆尽快就医好医师网
近日持续高温,在张店一建筑工地,工人依靠凉水洗脸来降温。本报记者王鸿哲摄
今夏淄博高温和降雨天气偏多,天气持续“烧烤模式”导致中暑患者增多,部分医院今夏接诊的中暑患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另有几家医院接诊过热射病患者。中暑患者中多以户外作业者和老年人为主。
一天接诊三四位中暑患者
张店区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德玉说:“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会接收三四位因中暑而来就诊的患者,几位患者到医院时四肢无力、头晕恶心,相比去年,今年中暑的人数增长了50%。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一名医生向记者介绍,今年中暑患者明显增多,从8月10日到13日,医院共接收了十几名中暑患者,其中有五名老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暑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另一种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增加也会导致中暑。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曹佃波告诉记者,今年淄博中暑人数偏多,与今年湿热天气有关,气温高、雨水大,再加之空气不流通,使人的体液大量流失,若此时再有大量体力劳动的话就容易造成中暑。
患者以户外作业者和老人居多
在湿热高温的天气下,户外、高强度工作者和体质较弱的老人成为中暑易发人群。张店区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德玉告诉记者,12日接收了一名中暑患者,病人是位水果装卸工,由于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到医院时已出现了热痉挛并体温偏高的症状。
张店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克珍说:“入夏以来,来就诊的中暑患者除了高强度的户外劳动者外,老年人也不少数,老人体质弱,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更易中暑。”
记者在张店健康街采访了水果搬运工程先生。他说:“今年雨水多,干起活来感觉格外劳累,一天流的汗得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前两天就有工友出现轻微中暑症状。”
发现中暑征兆尽快就医
7月27日,周村区区医院急诊科接收了一名热射病病人,这是中暑类别里最为严重的一类。57岁的建筑工人尹先生被送到医院时体温已经达到41.5度。并出现呕吐、意识恍惚、行走不稳的症状。
尹先生的情况并非个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日,几家医院都接收过热射病患者。市职业病防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曹佃波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值班时接到了一位热射病患者。“病人在送来的时已昏迷,体温高达42度以上,超过了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并出现缺血、缺氧、脑水肿这些症状。”据曹医生介绍,这名50多岁的热射病患者从事建筑工作,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经过4个小时的紧急救治,病人的体温降至39.4度,目前还在观察治疗中。
曹医生说:“身体一旦出现头晕、呕吐等类似中暑的症状,一定要及时避开高温场所,如果出现胸闷、抽搐等较为严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以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中暑治疗不及时会引发热射病。”
相关新闻
市气象台今年已发八次高温预警
据中国天气网预报,本周山东省多以多云天气为主,连续三天最高温度为36℃,局部有雷阵雨,市气象局也预计未来三天淄博日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并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14日16时,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14日下午到15日白天,鲁南、鲁中和鲁西北地区的最高气温在35℃以上,部分地区可达37℃。这是今夏气市象台发布的第八个高温预警。
据介绍,高热、高湿的天气随之来袭,这主要跟副热带高压、气流层、全球气候大环境密切相关。张店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克珍说,今年雨水多,持续高温可能让老百姓吃不消,市民要注意“秋老虎”来袭。尽量减少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间外出,保证充足水分的摄入。
本报记者崔洋洋
相关链接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
若发现有热射病的状况,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本报记者张汝树见习记者盛鑫甜罗旭君程
原标题:持续烧烤天中暑患者增五成发现中暑征兆尽快就医
原文链接: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好医师网,医生在线答疑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