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美信医院中医教授“王三多”
他很早就被父亲王承中带在身边,学习号脉、抓药、采药,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医案,长大后协助父亲打理豫茂春医馆。
他曾系统研究傅山《亲主医案》、王清任《医林改错》、李东垣《寿世保园》,一生擅用“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白头翁黄酒方”,医人无数,成就绝学。
建国后,他协同父亲主动捐献医馆医方,被安排入职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历任教授、主任医师,兢兢业业看病抓药,研究医学。20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又以治疗疑难杂症有奇效闻名中原。
改革开放后,医生在线答疑,他在全国首开中医不孕不育门诊---庚贤中医门诊,就是现在的,为数万家庭圆梦,名列“中原八大名老中医之首”。
他在中医学的治疗经验入选《中国人物志》、《中国当代名人名医志》、《名家荟萃》等辞典中,《名老中医经验集锦》、《中国中医药》收录医案秘方二十多篇。
王庚贤处方
新郑人难忘“王先儿”
王庚贤有个外号“王三多”,即“秘方多,偏方多,特效方子多”。这源自他的家学渊源,医生在线答疑,更来自他多年的钻研。
他自己经常用的配方,经典方子只有固定的几个,但中药的神奇是随便加减一两味药材,药理性质就变化了。他的钻研,牢牢把住了中医的脉,灵活自如地运用中药。别人看他的方子,会觉得怪,有时甚至怀疑方子不治这种病,但结果证明这方子就是治,而且治得好治疗得彻底。
王庚贤去郑州前,在新郑县城行医多年。新郑人对其记忆犹新,亲切地喊他“王先儿”。
2014年 7月4日下午,我们在新郑老城某居民楼,采访王家老邻居田海庆一家三口。田海庆76岁,田妻冯老太77岁,他们的女儿也是中年人了。
冯老太的女儿道:“三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在家门口玩,经常有人打听,王先在哪?我就跑着给人领到他家去。他家里总是坐着可多人,王先儿早来就早看晚来就晚看,不收费,开了药方让你自己去拿药。”
王庚贤在河南中医学院任职
她讲到的,是王庚贤比较痛苦的一段往事。解放初,王家家业比较大,医馆生意又好,积累较多,虽然王家积极配合土改,上交家产,还是划成富农。一时间不敢行医,生活没着落,以推煤车为生。但老百姓不管这些,还是信任王氏医术,只管找到他家来看病,他也只能应着。
公私合营高潮中,王氏父子把医馆连同一些祖传配方捐给国家,王庚贤被分配到河南中医学院工作,调到了郑州。
但新郑人忘不了他。“附近群众,一说不得劲了,就去郑州找王先儿看,新郑县找不来恁好的医生。”冯老太道。
冯老太说自家掌柜的(田海庆)的命就是王先儿给救的。
冯老太道:“家里掌柜的有重病,患肺结核吐血发高烧,腿上还有骨髓炎,县医院治不了,说不行了。我去郑州投奔王先儿。他先治好吐血发烧,大腿上拳头大伤口不收口,照常规要在郑州住院十几天,为了给我们减轻负担,他把药弄好交给我回家自己上。他的药,筷子长的药捻,插在创口里。慢慢地竟好了。掌柜的年轻时身体可不好,王先儿给调理好了。现在你看他,精神好着呢。”
王庚贤治愈患者在报纸上刊登感谢信
王庚贤对家乡故土的情份,年龄越大越深。
在王庚贤老家----新郑辛店乡柳弯村范河庄,进村是条水泥路,300米左右长。
这条路下面原本是条柏油路,2013年冬天才在原路面上整修水泥路。
“柏油路修于1990年,新郑县的公路段段长是父亲(王庚贤)的病人,父亲给段长看好病,他问父亲有啥能帮忙的?我爹就说:要回家,进村不方便,给修条路吧。原本设计的没这条线路,段长特意改了路线。我和父亲捐了3万块,修了300米。当时村庄里哪有柏油路?邻村人都很羡慕。”王广宇道。
老村长王银定,还讲了王先儿帮忙买化肥的事:“一个大队,有15个生产队,化肥尿素十分紧缺,我们属于九队化肥尿素,都是王老先生弄来的。他认识的大人物多呀。”
详情咨询:好孕热线:0371-65955767、0371-63795555、400-001-5912
地 点:郑州市人民路8号,人民路与金水河交叉口东南角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食疗:秋季滋阴去火吃什么食物好
- :下一篇:沈河区结核病防治所搬迁后咋失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