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四次鼓岭科学会议聚焦生物医药产业为重大疾病防治想对策
人民网福州8月28日电(谢曦)“当今社会疾病面临双重负担,重大疾病发病率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其中肝癌患者最小的病例为7岁,肺癌患者最小16岁,过去这些疾病都发生在人类中老年后,我国重大疾病防治迫在眉睫。”27日,由福建省科技厅牵头主办的以“发展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为主题的第四次鼓岭科学会议在福州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
会议当日,来自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围绕生物医药主题,从大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诊断技术三个专题入手,研讨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的重点方向。
“任何一种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最终控制,以及重大慢性疾病的临床诊疗突破几乎都有赖于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在提高人类疾病防治水平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在会上抛出了生物医药技术目前作为各国发展的重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
目前,医生在线答疑,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还相对落后,2013年全省生物医药工业主营收入居全国第21位,处于中下水平,存在着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研发水平较弱等问题。福建省委、省政府近两年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八项措施》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支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除了加快政府政策措施层面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外,詹启敏现场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可设立专门的生物技术委员会,跟踪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制定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成立生物技术行业组织,协调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年新发病为280万,年死亡人数为180万,心脑血管疾病年死亡300多万,糖尿病患者有9000万,慢性肾病有1到1.2亿,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80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8000万人,肺结核活动性结核500多万人,约占世界第二。“重大疾病是造成我国人力资源丧失和经济损失主要原因,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严重障碍,是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詹启敏说。
“科技经济两张皮,在科技创新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倡导企业与高校联合,医生在线答疑,要加强产学研结合,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詹启敏表示,生物医药的研发创新要问需于市场和临床,问需于企业和地方,满足现实与战略需求,解决瓶颈性问题,加强创新与转化紧密衔接,考核应用于产业指标。
据了解,2013年底,福建省科技厅参照国家“香山科学会议”模式,牵头策划了“鼓岭科学会议”。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周世举在致辞中指出:“省科技厅召开此次鼓岭科学会议,目的就是通过会议集聚生物医药领域内的高端智力,实现思想交流,碰撞创新火花,启迪创业智慧,提升我省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围绕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开展,并且重心开始逐渐由疾病向健康转移,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发展速度快,国内外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竞争的格局中把握未来发展的主流和关键点,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对于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至关重要。”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还作了题为“国际化大背景下的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主题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健作了“药物创新:趋势、挑战、对策”的主题演讲;国药集团中生公司首席科学家沈心亮研究员作了“重组大分子药物与疫苗研究和产业化趋势”的主题演讲;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宁邵教授作了“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会后,参会代表围绕“大分子药物及诊断技术”、“小分子药物” 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信仰之光照耀前行的路 曾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南昌举行
- :下一篇: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