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夷新闻网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核心提示:领着退休金,生活无忧无虑,拥有大量的休闲时间可供随意消遣。老赵本以为退休以后,他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悠闲生活。不过这几年不间断的咳嗽、咳痰一直缠着他。咳咳咳……一天到晚咳个不停,而且特别是早上与晚上咳得更加厉害。医生诊断老赵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
领着退休金,生活无忧无虑,拥有大量的休闲时间可供随意消遣。老赵本以为退休以后,他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悠闲生活。
不过这几年不间断的咳嗽、咳痰一直缠着他。咳咳咳……一天到晚咳个不停,而且特别是早上与晚上咳得更加厉害。医生诊断老赵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
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友平介绍,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当并发肺气肿时,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起初仅在劳动时气促,随着病情发展,以后静息时也感气短。“如案例中的老赵,就是比较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清楚。据国内外调查与研究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病毒和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长期吸烟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之一。此外,气候寒冷和过敏因素也是发病的诱因。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张友平说。
气管炎患者易陷四大误区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支气管炎的治疗也不再是很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旧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在支气管炎的治疗上还存在着很多误区,这大大地影响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误区一:“青睐”打点滴(静脉输液) :有些患者认为,打点滴比口服给药起效更快,疗效更为显著,因此常向医生要求打点滴。这在支气管炎的治疗上是错误的。
误区二:采取所谓“预防性用药” :很多患者在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一旦感到不适,便擅自预防性服用抗菌药,希望能够及时阻止“老慢支”病情加重。
误区三:胡乱选用抗菌药: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患者凭经验自行选用抗菌药,甚至多种药物合用,导致药物对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下降,甚至出现多重感染。
误区四:不断加大抗菌药用量: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降低,有些“老慢支”患者便随意加大抗菌药用量,以致引起不良反应。
“以上就是在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误区,也是经常告诫患者需要注意的。”张友平总结道,“了解这些支气管炎的治疗误区是很必要的,患者及其家人都应该多重视支气管炎的治疗。
在网络上有很多老慢支患者跪求根治秘方,记者好奇之下询问了张友平有没有秘方。
“老慢支的治疗没有秘方。其治疗涉及抗生素的耐药问题,一般治疗感染的时候可以做痰培养和药敏实验,选择针对性治疗抗生素治疗,但是绝对不要滥用抗生素,能够口服药物治疗的不要肌内注射,能够肌内注射治疗的不要输液。”
老慢支可恶化为心脏病
“老慢支”难治几乎已经成为医生与患者的共识,因为久治不愈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很多患者或信心丧失,或自作主张随意用药。
老赵又苦恼又无奈,每次病情加重就往医院跑,始终没能治愈。于是他放弃了治疗。
张友平指出,“老慢支”患者需要长期管理,切不可不治或乱治。慢性支气管炎如果防治不好,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肺气肿乃至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一般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肺气肿需要6年以上;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至发展为肺心病是一个慢性过程,一般需要6~10年。
张友平解释: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使气管腔狭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吸气时气体容易进入肺泡,呼气时由于胸膜腔内压增加使气管闭塞,肺泡充气过度。同时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使之塌陷,也影响呼气时气体排出。肺部慢性炎症使一些炎症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增加,损害肺组织、肺泡壁,形成肺气肿、肺大疱。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液供应减少,肺组织营养差,肺泡壁弹性减退,促使肺气肿发生。
慢性支气管炎也可发展为肺心病。一般肺气肿形成之后,肺泡内压力增加,造成毛细血管腔受压,医生在线答疑,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同时因为呼吸功能不全及缺氧,可引起肺小血管反射性痉挛,进一步使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压力增加加重了右心室的负担,右心室为了要克服增高的阻力,就会逐渐肥厚,最终发生右心室扩张,,终至右心衰竭,这就是肺心病了。
“所以,老慢支患者应积极接受正规治疗,同时应预防着凉和感冒,加强锻炼,还应监测肺功能的情况,然后再根据肺功能分级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治疗肺心病哪里好?[绍兴网好医师网
- :下一篇:尘肺病是看不见的“矿难” 职业病中发病率最高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