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治未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治未病”一词出自于2300余年以前中医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具体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求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变以及防止疾病复发,这反映了《内经》以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治未病”的思想不仅表现在预防疾病发生之方面,也表现在防止疾病发展与转变方面。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结合脏腑生克制化规律制定的既病防变的措施。
比如肾虚可能引起耳鸣,患者在治疗耳鸣的同时,也应该从根本上防治肾虚引起的其他疾病;再比如长期咳嗽、咳痰的肺气肿病人,在治疗肺气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改善心脏功能,防止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另外,肿瘤病人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提高生活质量。以上这些都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既病防变方面的科学运用。
此外,好医师网,瘥后防复是“治未病”的第三个方面,主要是说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
比如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小儿哮喘。儿童哮喘是呼吸道的一种慢性炎症,容易反复发作,导致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多在冬季好发或加重病情。尤其在三伏天在采用中药“敷贴”治疗,收效明显。从疗效看,远胜于在疾病发作期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患儿在来年秋冬季复发哮喘,显示出“冬病夏治”在瘥后防复方面的特殊贡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精神压力不断增加,医生在线答疑,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活在亚健康状态,常常情绪波动、易生病、失眠、健忘、体力下降、活动减慢和兴趣减退。这样的人群常常感到苦恼,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身体各项指标大致正常,医师诊断其身体健康,可是回到家里又总感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这时,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帮助。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养生、保健、调理手段,如:“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针灸、推拿、食疗、药酒、自然疗法和情绪调摄等。相信可以很好地帮助现代人早日摆脱亚健康状态,真正做到又健康又长寿。
潘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