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呼吸道基础病患者更要防受凉
入秋呼吸道基础病患者更要防受凉
2013-09-30 08:16:02
来源:中国江苏网
原标题:入秋呼吸道基础病患者更要防受凉
中国江苏网9月30日讯 周贤梅,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成员,南京医学会结核与呼吸分会委员。从事呼吸内科专业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7年。在临床工作中,擅长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对呼吸系统疑难病例的诊治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和肺间质纤维化进行了研究。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中药可以达到增效减毒、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对于肺间质纤维化,中药可以改善症状和减慢病情进展。常规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支气管镜电切电凝术和纵隔穿刺术以及机械通气等。在科研工作中,主持省、部级课题各1项、省六大人才高峰基金1项、南京市重大课题1项、局级和院级课题6项,参加国家973课题和国家中医药局临床研究基地课题各1项;获厅院级新技术引进奖5项;主编肺弥漫性疾病专著1本,参编呼吸专业书籍4本;发表论文75篇,SCI 5篇。
秋风起,秋叶落,最近的气候变化明显大了起来,医院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明显增多。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周贤梅主任医师提醒,多事之秋,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肺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不留神就可能病情加重,生活、锻炼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受凉。
基础病患者受凉易引起急性加重
据周贤梅介绍,秋天天气干燥,花粉、树叶随风飘落,而且,日夜温差也大,这些都为患上呼吸道感染埋下了隐患。“天气干燥后,呼吸道黏膜也会因此比较干燥,,黏膜所起的屏障作用就会减弱,病毒、细菌就更容易入侵。”周贤梅表示。另外,温差大不及时添加衣服也容易着凉,再加上空气中的致病物质增加,所有不利因素累加就使得这个季节的上呼吸道感染增加,从而也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高发。
着凉后,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一般也就是感冒咳嗽,危害还不算大,但如果是本身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慢性肺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就可能因此引发急性加重,严重的甚至要住院治疗。
哮喘主要与过敏有关,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要警惕引发哮喘。COPD如今的发病率很高,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COPD的发病率高达8.2%,而且男性高于女性,这主要与抽烟、环境污染等有关。
秋冬季做好四点防护减少发作
周贤梅表示,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患者,在气温变换明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护,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有早锻炼习惯的人,要把锻炼时间推迟,最好在10:00以后再外出,而且,外出时尽量戴上口罩,减少空气中大颗粒污染物和冷空气的刺激;
2、注意及时加减衣服,穿少了容易着凉,穿多了也容易着凉,尤其是运动后容易出汗,一出汗就会着凉;
3、尽量多饮水,饮食清淡,尽量少吃油腻、辛辣、海鲜类和燥的食物,多吃梨子、玉竹、百合等清肺降秋燥的食物;
4、适当锻炼。
另外,对于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周贤梅提醒,好医师网,还可以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预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基础病患者不要随意停药,这个时期停药非常容易导致基础病发作。“很多老人都很脆弱,少加一件衣服出门转一圈,呼吸道受到冷空气及致病物质刺激,就会诱发病情加重。”
肺纤维化中药治疗能控制发展
除了常规的呼吸系统疾病外,周贤梅在肺纤维化和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肺纤维化目前是一种不治之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肺纤维化至今原因不明,继发性肺纤维化与药物、有机物质侵犯到肺、吸入了毒气、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肺纤维化刚开始的症状是活动时会气喘,最终会导致缺氧,就连坐着都喘,氧饱和度很低,还有的患者会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但是,西医对肺纤维化的治疗现在束手无策,“以前有用过激素治疗,但后来把激素治疗也推翻了。所以,对于疾病引发的肺纤维化,医生只能尽量把致病因控制好,尽量避免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对于找不到原因的,则没有办法了。唯一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肺移植,但是,很多患者根本就无法接受这样的治疗。”为此,周贤梅和她科室的同事对此进行了中药方面的研究,最终,他们根据患者的常见证型,制定出了治疗肺纤维化的协定方,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
在周贤梅的患者中,有一位现年81岁的老先生,找到周贤梅时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咳嗽,活动性气喘,肺功能受损,肺高分辨CT检查显示中下肺明显网状影、蜂窝影,周贤梅为他开了两类药,一个是抗氧化药,另一个是汤药,老人家服药的依从性很强,一直坚持吃,至今已有5年,根据他每年的CT复查结果,他的肺纤维化没有明显进展,这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冯瑶华琳月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