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排队排着排着天就亮了
深夜,在医院停车场焦急等待就医的家长和患儿。阎彤摄
午夜,在高温中“烧烤”了一天的北京城终于安静了下来。西二环边的北京儿童医院,没有了白天蜿蜒的停车长队,但是,这里真的静下来了吗?
急诊大厅就像“菜市场”
昨天深夜,记者来到儿童医院急诊大楼探访。夜色中,儿童医院楼上“急诊中心”四个红字分外醒目。走进急诊大楼,像是赶早到了“菜市场”:一楼大厅里,几十张候诊椅上坐满了抱着孩子的家长,有脱光了衣服、贴着退热贴、哇哇哭个不停的小婴儿,也有病得打蔫、躺在妈妈怀里一动不动的学龄儿童。没找到位子的家长,抱着孩子歪歪扭扭地坐了一地;二楼的输液室里,正在输液的孩子被家长团团围着,按腿的压胳膊的安抚孩子情绪的,以配合护士给孩子吊上点滴,不时传出孩子沙哑的“哭号”;输液大厅里,不少家长直接“席椅而卧”,已经挂上点滴的孩子则靠在家长身上,显得稍微安静些;三楼的检查科室,验血、拍片、胃肠造影……同样挤满了焦急的家长。
抢救室里一位妈妈正在用温水小心地擦拭着孩子身体。这位妈妈告诉记者,晚上孩子突然高烧到四十一摄氏度,在来医院的路上已经口吐白沫,医生在线答疑,出现抽搐症状。“幸亏我们来得早,十点半就到了,那会儿急救号还不用排队。你看旁边那小女孩,也是发烧,都吐白沫了,可是也没办法,就算是挂了急救号,也得排队等着。”
大夜门诊排到早上七八点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儿童医院,夜间急诊挂号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针对危重症患儿,包括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哮喘严重发作等危及生命症状的孩子,这种孩子会被安排优先就诊,因为他们等不起,晚几分钟,可能就会致命;第二个等级是针对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排队等候时间相对较短,大概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第三个等级是最“悲催”的内科大夜门诊号,主要针对内科常见病,比如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等,等待时间大多超过四个小时,有的甚至要排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
急诊中心护士站的值班护士告诉记者,急诊中心的大夜门诊每天晚上从十点半开始放号,进入暑期以来,人数增多,内科每晚挂号人数在250到300之间。根据记者粗略统计,昨晚从十点半到今晨一点半三个小时内,内科诊室内的三位值班医生只看了不到六十个病人,平均下来,一个小时最多只能看二十个病人。按照这个速度,一百号之外的病人至少需要等到凌晨四五点。昨晚记者就看到,不少挂到一百多号的家长,准备先拿着号回家睡觉,凌晨再回来继续排队。
外地进京患者“住”在医院
而外地来京的病人就没有这么便利的条件,记者在急诊中心一楼的卫生间里,看到一位正在洗衣服的来自内蒙古的母亲。这位母亲告诉记者,因为出门前不知道要在这边排队等多久,所以连脸盆和洗衣粉都一起备着。
记者从护士站了解到,只要病人挂到了号,就肯定都能看到病。夜里门诊看不完的病人,第二天白天当班的医生会继续接手,最久的时候可能会看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多。“也有的病人在等到早上七八点时,自己就放弃了,直接转到普通门诊那边,我们有的时候也会视病人情况做一定的疏导。”
而普通门诊的挂号情况也并不乐观。尽管晚上建卡挂号中心大厅的各个窗口都打出了“暂停挂号”的牌子,但记者深夜走进大厅,俨然进入了一个“集体宿舍”:吃泡面的、啃西瓜的、聊天的,热闹程度一点不逊色于白天。地上横七竖八地铺着各种防潮垫,有的家庭“装备齐全”,枕头、小毯子、靠垫样样不缺;有的家庭相对简陋,仅仅把自己的衣服卷了个卷垫在头下。来自河北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排了两天的队了,前一天早上四点就到了,可是排到九点多的时候,一百个号就放完了。“今天晚上我们准备直接睡这边,到了早晨再碰碰运气。”
新闻背景
儿童就诊高峰
来势凶猛
近日,北京儿童医院、首儿所、同仁医院迎来了暑期就诊高峰。儿童医院日门急诊量持续超过1万,同比增长14%;首儿所日均门急诊6000余人次,超过设计接诊能力的3倍;同仁医院眼科日均门诊量3766人次,环比增长13%。
目前这三家医院均已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延长诊疗时间、增加出诊人次、细化出诊管理等最大限度增加接诊能力。两家儿童医院的小夜班全部延长至22时以后;首儿所全院取消暑期休假,行政科室的临床医师支援门诊;同仁医院眼科全体医务人员停休,将3间外科诊室转为眼科诊室。儿童医院针对CT、超声、核磁等大型检查等候时间长的瓶颈,采取在门诊服务中心集中预约的举措,将预约周期由原来的1至2个月缩短到3天以内;首儿所结合“京医通卡”系统,开放通柜服务,减少患者反复排队环节,医生在线答疑,平均缩短就诊时间18分钟。
实习记者 牛伟坤
本报记者 贾晓宏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河北省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突出五个重点
- :下一篇:流感冲击下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