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玛多的坚守者
—— 记玛多县委书记任正德
□本报记者/苑玉虹 莫自才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当干部的大事!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行动号令!”
———任正德语
“来这儿当书记,我早就做好了吃苦、拼命的准备。”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担任县委书记的第一天,任正德就这样对身边的人说。
地处黄河源头的玛多县被誉为“天上玛多”,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均气温零下4.1℃,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7%,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环境严酷,是我省海拔最高的县,也是国内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不论是谁,一下子要从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到4500米的地方工作,都不禁要犹豫一下。
但任正德没有。
“组织信任我,我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他坚定地说。
这是承诺,更是信念,无论环境多么严酷,担子如何繁重,这句话总能给他信心和力量。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已成为他的自觉品质,也是让他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
4500米不是一个高度,而是一个底线
玛多草原上,几乎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湖水之间,都留下了任正德和他的同事们与牧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2012年8月,任正德受命担任玛多县委书记,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头疼、胸闷、失眠等强烈的高原反应仍然时刻考验着他的身体,吃药、吸氧、打点滴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不仅如此,在玛多,所有人都要面临“五年一大灾,三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的严峻挑战。
大雁飞得远,全靠领头雁;羊群不走散,全靠领头羊。
每次灾情发生,任正德都带着党员干部出现在灾情最重的地方,齐心协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每次灾难袭来,牧民群众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任书记,想到县上的党员干部。
今年3月初,玛查理镇刊木青村、江多村多处草场发生火灾,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接到报告后,任正德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120名,出动车辆40余台次,紧急赶往火灾地点,展开灭火救援工作。
“这里离县城太远了,没办法补充水源啊!”
“如果再不扑灭火,一会儿风大了可就麻烦了。”
火势得不到控制,任正德心急如焚。
情急之下,任正德拿起铁锨冲进火海,用最原始的方式扑打、踩踏火苗,救援人员见状,纷纷效仿。
灭火战斗从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在连续奋战了6个小时后,终于将大火彻底扑灭。
而此时,任正德脸色铁青、嘴唇乌紫、步履踉跄。缺氧加上体力严重透支,任正德几近昏厥,并由此引发了急性支气管炎……
在任正德的办公桌上、床头柜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瓶子,安眠药、救心丸、抗缺氧药;一年四季,任正德几乎都穿着厚外套,长期缺氧导致免疫力严重下降,常常一感冒就是一个月。自任正德到玛多以来,曾先后三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曾经是任正德的搭档,时任玛多县县长、现任果洛州副州长周吉说:“来到县上,任书记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可是第二天还要工作,怎么办?只能靠安眠药维持睡眠。”
有一次,刚开完会从会议室回到办公室,任正德就感觉到心慌气短,他连忙给司机打电话……
电话接通了,好医师网,好医师网,却没有声音。司机慌了,冲进办公室,看到任正德躺在地上……
妻子杨延存得知这一情况后,泪湿衣襟。任正德常年不在家,家里家外都靠妻子一个人,杨延存觉得这些都能克服,丈夫的身体却是她时时刻刻最担心的。
在玛多县采访时,我们注意到了任正德刚刚上任时的一张照片,红润的面庞、漆黑浓密的头发。而如今,任正德面色憔悴、嘴唇乌黑、指甲苍白,头发明显稀疏了。 (下转第三版)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