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林:用医术仁心书写“钢铁侠”传奇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9年前,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塞,昏迷3天的他曾被医院数次开出病危通知单。
左侧身体瘫痪、语言功能严重缺失,被鉴定为二级伤残。醒来后的张文林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进行超强度的康复训练。2005年9月,张文林冒着病情复发的危险重返工作岗位。此后8年,他共接收各类戒毒人员2100余人次,接待办案单位提审5500余人次,办理各类人员出所8500人次,查获网上在逃人员3名。
日前,江苏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王立科签署命令,为江苏省无锡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教导员张文林记一等功。
——“铁人”——
单手操作3部电话、2台电脑和1部对讲机
无锡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一楼大厅左边窗口的“首接民警”就是张文林的工作岗位。
“上楼好脚先上,下楼坏脚先下。”张文林不仅走路一瘸一拐、仿佛慢镜头的“钢铁侠”,而且左右脸一大一小,开口说话时眼珠子还向往突出。
“2005年9月,张文林拄着拐杖回到戒毒所上班。当时所里没有给张文林安排固定岗位,他就到处帮忙,看看监控、给学员发药、谈心,后来他又主动申请到强度比较大的接待窗口岗位。”无锡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夏泽飞说。
为了胜任工作、克服左手失去功能的困难,张文林练就了单手骑车、3个手指操作电脑和肩手配合接听电话等技能。工作时,他单手操作3部电话、2台电脑和1部对讲机。而每天家里上下楼的6层楼梯、骑车往返单位的34公里更是成了他常态化的活动。
47岁的张文林从警前是一名医生。1997年底,得知戒毒所在卫生系统招警后,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放弃了某医院病区主任一职,成为戒毒所医疗组里的一名普通民警。
2004年下半年,戒毒所搬迁新址。为了让同事安心参加职称考试,张文林包下了整个自愿戒毒区的搬迁工作,体力严重透支。9月7日,劳累过度的张文林一头栽倒在办公桌旁……
“将一辈子的努力定格在38岁?我不甘心。我要真正地‘活着’!”
醒来后,张文林先从学说话开始。爱人夏琳像教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上千次地教他练习发音,女儿一放学就读作文给爸爸听。家里成了他的健身场所,每天5小时运动,上下楼176级台阶……为了不让妻子接送,他请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改装了残疾人专用自行车,好医师网,每天单手骑车一个半小时,风雨无阻。
——“狂人”——
为弄清成分剂量试吃戒毒药物
1997年,戒毒还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戒毒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相当匮乏。没有现成的脱毒脱瘾经验可循,张文林连续8天吃住在所里,夜间每隔1小时起床观察一次临床症状。为准确把握用药剂量,张文林和同事们甚至试吃戒毒药物。
“当时那些药没有药名,只是标注了戒毒Ⅰ号、戒毒Ⅱ号、戒毒Ⅲ号。为了验证我们的判断,只有自己试吃。”张文林说,他和同事们都试吃过,有时觉得口干,有时出现瞳孔缩小、心跳加快等症状。正是这些症状帮他验证了药物的成分和剂量。许多人也因此慕名而来,戒毒所里自愿戒毒人数由1998年的100多人攀升到2004年的600多人。
抢救肺结核戒毒学员,是张文林干的一件“疯狂”事。2002年3月,护士跑来告诉正在午休的张文林,戒毒学员常某突然面孔发紫、喘不过气。常某有5年肺结核病史,张文林判断他很可能是肺结核引起支气管扩张咯血,血块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张文林立即为其清除口、咽、鼻内积血,同时给以吸氧、拍背等处理,常某呼吸逐渐恢复正常。被送到医院后,常某被确诊为浸润性肺结核进展期,传染性极强,立即被院方收治。15年来,张文林成功挽救10多条生命,抢救危急病例50余起。
——“超人”——
写论文、心理帮教、追逃一样不少
“我既是医生又是警察,我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和付出去救赎更多的人脱离毒渊。”这是从警之初张文林在组织生活会上说的话。
多年来,张文林用超常的毅力完成了超常的任务。凡事皆靠右手的张文林被大家称作真正的“一把手”。而工作中,他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
他能写。为了将研究成果与更多人分享,他业余时间撰写医疗戒毒理论和实践研究报告,在《中国临床研究医刊》《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06年,《对自愿戒毒人员治疗和管理的体会》一文在公安部征文竞赛中获二等奖。
他会说。住院期间,他与学员面对面谈心,或者电话交流,隔三岔五给学员家属打电话,向社区民警了解情况。他结对帮教的56名学员复吸率从60%降到10%。
他善查。每次有新入所戒毒学员,医生在线答疑,他反复比对学员信息,3名网上在逃人员没能躲过张文林的火眼金睛。
“在工作中快乐,在快乐中工作。”身残志坚的张文林用一份执著的坚守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记者 边宪华 通讯员 陈 宙)
[责任编辑:刘琳]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止咳选川贝还是浙贝?好医师网
- :下一篇:新疆死者遗体殡仪馆内失踪 工作人员称火化错了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