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神经内分泌肿瘤一项新的预后指标
英国的一项研究确定了关于循环肿瘤细胞(CTC)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意义。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2年12月17日的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上。
这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的研究,共纳入了176例存在可测量病灶的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通过使用一项半自动技术进行测定:利用免疫磁性分离方法对上皮细胞粘附的分子表达细胞进行分离。
是否检出CTC两组患者的PFS曲线
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49%的患者在每7.5mL血样中存在≥1个循环肿瘤细胞,42%的患者存在≥2个循环肿瘤细胞,30%的患者存在≥5个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与肿瘤负担增加、肿瘤分级提高以及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提高之间存在关联。通过包含90例患者的训练集以及85例患者的验证集,研究者定义了<1个循环肿瘤细胞或≥1个循环肿瘤细胞为无进展存活期(PFS)相关最佳预后阈值点。通过该阈值发现,存在≥1个循环肿瘤细胞与较差的PFS以及较差总生存期(OS)之间存在关联(风险比分别为6.6与8.0;二者P<0.001)。
对包括分级、肿瘤负担以及等CgA在内的其他预后指标进行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循环肿瘤细胞仍为一个显著预后因素。对于各等级肿瘤,根据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可对不良预后的患者亚群进行界定。对于1级肿瘤,PFS风险比为5.0(P=0.017),OS风险比为7.2(P=0.023)。而对于2级肿瘤,PFS风险比为3.5(P=0.018),OS风险比为5.2(P=0.036)。
由此得出结论,对于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预后指标,应在针对明确肿瘤亚型以及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环境下,进一步对其进行评估。
(本文来自:北京307医院CTC)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报告称高收入人群恶性肿瘤超整体水平73倍
- :下一篇:内地癌症分布图:上海多胃癌 东南沿海多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