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APP:向死而生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在几年前超过美国成为网民数量最多的网络大国之后,2013 年2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突破8 亿,有望在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安装量最高的国家。“移动之旅”,真实且大范围地在中华大地展开,你准备好了吗?
其实,早在三年前,移动互联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众多用户支撑时,有远见的媒体、开发商、运营商就已经启动了“移动之旅”,在移动平台谋篇布局,跑马圈地,渴望占得先机。而数量众多的APP 遍地开花,成为移动互联世界最为重要的全球景观。
APP :移动互联的全球性景观
研究机构Gartner 的数据显示,2013 年 APP全球下载量将达到 814 亿次,2014 年将达到 1300亿次,而到 2016 年,全球 APP 下载次数将达到3000 亿次,这一切都基于对未来移动智能设备疯狂增长的预判。市场研究机构 DisplaySearch 的数据支持了这一研判: 2016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4.5 亿部。
3000 亿次的未来下载量,14.5 亿部智能手机出货增量,这些无疑对于移动互联APP 而言具有相当大的诱惑,看好APP 未来的人们,除了源于对智能手机不断增长带来的市场扩张充满信心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APP 能够满足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表达、社交、学习、娱乐等心理需求,正是这些心理需求被满足的可能性支撑了人们对“APP高速增长”的想像空间。加之,随着未来云计算的发展,将有更多基于云以及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应用出现。乐观派认为:如果说过去三年是“ APP改变世界”的三年,未来这种改变力将加速度,最终是“APP 创新世界”。
APP 虽然数量众大,来势凶猛,但使用度却高度集中,除了常用的3-8 个特定的APP 外,平均每人都有近40 个APP 处于沉睡状态。
问题是:如果未来手机是第一媒介,APP 就会注定成为第一媒体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什么样的APP 才能成为第一媒体呢?有哪些决定性因素成就了“新闻APP”的未来之路呢?媒体机构的移动化生存就意味着在移动终端建立自己的APP 吗?什么样的媒体,怎样做“新闻APP”才能最终胜出?
APP :第一媒介VS 第一媒体?
APP 是什么?
APP 可以是一段音乐、一个视频集纳、一本书、一个画册,它可以承载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二维码、超链接,可以在你的手机、iPad 以及其他的移动终端上“行走”。它拥有可以满足你获知信息、学习知识、社会交往、游戏娱乐等多种需求的可能性;APP 重新定义了“时间与空间”,对其进行类别区分的不再是时空,而是需求与场合。它作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连接,强化了相应场合下人们的实时体验。它本身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形式,包含着先前出现过的多种媒介样态。但它不会止于“媒体”的单一定位,它不只制造“内容”还负责提供“体验”,一个好的APP,它的身后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内容的媒体,而是一个能够提供多种体验与社会交往的媒介组织。凡此种种,对于传统媒体转战新闻APP 是一个挑战!
国内有不少人讨论APP、新闻APP、移动媒体、WEB 等等,有将APP 捧成媒体移动化生存的唯一路径,有对APP 疑虑重重,举步不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在逻辑层面上廓清“APP 与媒体的关系”,各种新名词混乱地堆积,以此解释彼,各种声音又被简单地归结为一个表述:媒体移动化生存就是做一个新闻APP。
其实,媒体的移动化生存与新闻APP 是这样一个逻辑序列:
首先,媒体移动化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独立做一个新闻APP 只是其中一种方式。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包括:微博、微信、APP、电子阅读、网络购物、SNS、输入法、即时通讯、浏览器、系统工具、安全优化、应用商店、在线音乐、在线视频、在线音频,等等。移动化生存可以在上述序列的任一层面展开并深入。
其次,对于媒体而言,在移动端做新闻可以选择借助WEB 方式、也可选择APP 方式,每一种方式各有优劣,不同的媒体机构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移动化生存的路径。
第三,新闻APP 只是APP 里的一个子门类,其下载的排名远不及游戏、音乐、天气等应用,在所有应用商店下载比例中,游戏占到 33% ;第二名是手机小插件;第三名是娱乐,如视频软件、唱吧之类。可以说,新闻APP,总体市场需求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但竞争却格外激烈,参与到其中的主体来自四面八方,有网易、搜狐、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有鲜果联播这样的新生APP。有的新闻APP 制作方有强大的社交基因,有的制作方有传承的口碑效应,有的制作方长于新技术,还有一些制作方有强大的用户基数。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且不说在没有明确商业模式与赢利途径的前提下先行要投入的高额开发成本及后期要投入的大量营销费用,媒体机构如何能保证自己做的新闻APP 独立潮头呢?
新闻APP,看上去更像是媒体移动化生存的一种“扎堆时髦”,一个被过度演绎的神话。
新闻APP 的三重路径选择
目前媒体做APP 有三种路径选择。第一种是独立APP,即由媒体自己开发、运营的APP,将母体的内容及品牌迁移到移动端,借此实现自身的移动化转型。独立APP 优点很多,比如可以根据媒体自身需求开发更加个性化的功能和交互方式,此外,也能实现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但其开发成本与进入门槛都较高,媒体前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必须耐得住寂寞,能够承受初期难赢利之痛。此外,独立APP 的另一问题是其应用数据很难被外界抓取,且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很难共享,这样,独立APP 很容易变成信息孤岛——孤立APP。
第二种模式是入驻APP 平台,借助APP 开放平台,来发展自己的APP,比如央视新闻、参考消息等,医生在线答疑,他们通过入驻搜狐新闻APP 来实现自己的移动化生存。以央视新闻为例,医生在线答疑,它是首个使用搜狐新闻客户端“流媒体”模板的电视媒体账号,由于搜狐APP 开放平台与央视新闻的24 小时滚动新闻特点非常契合,可实时更新内容,充分利用“视频”、“图文”、“组图”、“直播”等多媒体形式,同时用户可在每条新闻后跟进评论及一键分享至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入驻APP 平台模式可以说是媒体机构“借船出海”的移动生存策略,以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其目前用户量一亿五千万,媒体机构可依靠他们的巨量用户平台来传播自身内容、构建自身品牌。
入驻APP 平台模式相比独立APP 模式而言投入少,见效也快,央视新闻在入驻搜狐APP 平台一个月就获得350 万的订阅用户。《参考消息》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上的订阅量超过千万,《人民日报》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上的订阅量超过500 万,远大于其纸版发行量。显然,很多媒体看到了入驻APP 平台远比自身APP 见效快而纷纷效仿,截至2013 年4 月,已有550 家媒体选择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而不是自立门户。但此种模式也有风险,主要风险在于媒体作为内容提供者,与平台方博弈时始终处于下风,未来随着平台方的不断壮大,媒体自身的要价权与能动性都将受限。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