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科普知识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url:,id:0 提及慢性肾脏病,多数人想到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但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太过狭义,慢性肾脏病的真正概念是:无论是验尿、验血、做超声、测量肾小球滤过率<60%,上述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只要是出现异常、时间超过3个月,都叫慢性肾脏病(简称ckd)。全球约10%的人口有某种程度的慢性肾脏损伤,即慢性肾脏病(ckd),预计在未来10年还将继续增加至17%。中国ckd患病率高达10.8%,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成年ckd患者高达1.2亿人,已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者有200万人,但我国仅有30多万人接受透析治疗,治疗率不到20%。因此,提高人们对肾脏病的危险的认知,普及全民对肾脏病的防治知识任重而道远。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肾脏病
肾脏病又有“隐形杀手、沉默杀手、温柔杀手”和治疗中的“富贵病”之说,是一种顽固、疑难、隐匿的疾病。对于肾脏病,早防早治始终是上策,一旦延误了诊治,患者最后只能依靠支付巨额费用进行透析治疗来延续生命。慢性肾脏病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普遍存在着误区,“身体好没必要定期体检”、“肾功指标高一点点没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市民和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误区,这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十分不利。目前很多单位每年的福利体检并没有包括尿液检验,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尿液对肾脏疾病的检查具有早期发现、性价比高的特点。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在最早期其实是从尿液的异常开始的,这种异常起初没有任何临床的自觉不舒服表现。尿液检查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只留取尿液不用抽血,对此建议正常人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尿常规检查,,有必要的话做b超及肾功能检查;而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适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尿液检查如出现尿蛋白、红细胞、管型等异常指标,应该立刻找肾病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
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眼睑和小腿水肿、血尿、尿液颜色加深、尿中泡沫增多、高血压、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夜间双腿抽筋等,这些早期表现其实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并且一半的几率还不到,而有一些患者水肿、血尿是一过性的,纵使有水肿、血尿症状,往往几天甚至一周就自行消失了;中晚期的一些常见表现有: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视物模糊,贫血引起的面色苍白、乏力、胸闷,有的患者到了严重阶段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昏迷才被发现。对患者而言,有症状出现是幸运的,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早期是无症状的,而中晚期表现出现后就已错过了可以逆转的治疗阶段。因此,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肾脏病十分必要。有些患者很少定期体检,或在拿检验报告时发现肾功的指标刚刚高出上限一点点,却不够重视。在此,举个例子来说明:国内检测肾功能最常见的指标是“血肌酐”,常见通用的指标范围是44—133umol/l,患者就诊时有的是150umol/l左右,就轻易地认为只是高了一点点,而根本不知道其危险性。人有两个肾脏,比如一个肾脏的功能是50%,左右两个相加就是100%。但是人的肾脏功能是具有很强代偿潜力的,比如一个人只要有一个肾脏,检验血液的肾功指标就是可以正常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发现肾功能的验血指标出现异常时、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异常时,其实肾功能的损失已经超过50%了,也就是说两个肾脏相当于坏死了一个。很多人还以为医生在夸大其词,好医师网,甚至认为医生是在恐吓患者,这是个严重的误区,后果不堪设想。上述例子理解后不难明白,肾功能指标出现问题病情其实已经很严重了,同时肾功能没有出现问题并不代表肾脏没有问题,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的诊断其实不是依靠血液肾功能指标的监测,而是通过尿液监测,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检查能够发现大多数早期的肾脏疾病。因此,人们要走出没有症状就没有肾脏病的误区。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供稿)
[责任编辑:时尚小编]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治疗慢性肾炎有名的医院有哪家
- :下一篇:什么是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