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时 别让胃受累
宜食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以及瘦肉、鸡蛋、鸭肉、泥鳅、绿叶蔬菜、红枣、豆腐等,凉润解燥,保护胃黏膜 莲子粥能清润去燥 核心提示 立秋到来,人们的食欲将逐渐转好,但脾胃功能尚未恢复,加之昼夜温差正在加大,这时候正是慢性胃炎的高发季节。消化内科医生提醒,胃的好坏,关键在吃。吃的关键在于按量、按时、按胃的喜好来吃。□本报记者 张沼婢 陈森森 夏秋交替 脾胃功能尚未恢复 慢性胃炎以长期反复腹泻、腹痛等为主要表现,是一种顽固难愈、易复发的疾病。 东南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泉州市消化学会委员徐鹏飞认为,夏秋交替易发慢性胃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立秋已过,虽然夏季酷暑威势未消,但天气却要开始日益渐凉了,早晚的温差会逐渐拉大。忽冷忽热让胃“很受伤”,原本就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容易旧病复发;二是夏季湿气太盛,立秋之后,脾胃功能尚未恢复,加上人们的胃口正逐渐转好,常把胃“累”出病来。 早餐须吃 冷热甜咸要适度 徐鹏飞说,胃的好坏,关键在于吃。吃的关键在于按量吃,按时吃,按胃的喜好来吃。 ●慢性胃炎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及食欲,将一日三餐调整为四到五餐,每餐量不宜多。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病变部位的刺激,有利于炎症的愈合。若晚饭时间没能及时用餐,忙完后可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粥或汤、面,并起码在进食半个小时后再就寝。 ●不吃早餐的危害很大。早上空腹会使胃酸刺激胃黏膜,而胃中没有食物去中和,久而久之易患胃肠疾病。早晨空腹也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沉积,形成胆结石。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更应该坚持吃早餐。 ●避免吃过冷、过热、过甜、过咸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吸收,而且会促进胃酸分泌增多,并直接刺激炎性病灶;过热的食物可使胃黏膜血管扩张,容易诱发出血或病变处糜烂;过甜食物也容易使胃酸分泌增多,使病情加重;过咸食物也可损伤胃黏膜,不利于胃炎病人的康复。 ●精神紧张是慢性胃炎的促进因素,应予避免。心情上的不安和急躁,容易引起胃黏膜障碍和胃机能障碍。所以应尽可能地避免情绪上的应激反应,遇事不怒、不急、不愁,医生在线答疑,保持心情舒畅。 燥气渐起 宜多食凉润之品 食疗是慢性胃炎再好不过的疗法,患者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去选择不同的食疗方法。 夏秋交际,暑气未除,燥气渐起,所以在饮食上宜多食一些凉润之品,如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等。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但由于秋天气候逐渐转凉,阴气渐生,故不宜过于寒凉。 饮食上应少食辛辣肥腻之品,多吃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如瘦肉、鸡蛋、鸭肉、泥鳅、鸡、鱼、海参等以及绿叶蔬菜、茄子、红枣、豆腐、豆浆等,既能保证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并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燥是秋天的主气,秋燥之气最容易伤及肺胃,应慎防秋燥。因此人们应少烟酒,多喝水,中医认为酸味之品可以生津,故可适当吃一些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对于胃酸不足的患者,每餐最好吃 2~3个新鲜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日常食谱宜宽不宜窄,食物的种类尽可能吃得杂些,荤素搭配,稀稠结合,不要偏食。主食方面应细粮、杂粮混吃,粗杂粮如小米、玉米、小豆等,这些粗杂粮比精米、精面所含营养成分更全面,医生在线答疑,可适当多吃些。另外,粗杂粮含食物纤维多,具有清理肠胃、通便排毒的功用。
- :上一篇:肠胃不好查查卵巢
- :下一篇:储存环境超30℃药品易变质失效 当心药品“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