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 专家提醒市民要注意预防肝炎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大众网烟台7月26日讯 (通讯员 曰雷 正毅 记者 曹平 实习生 吕婷婷) 7月28日是第三个世界肝炎日,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生活中要注意预防肝炎,预防肝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
我国是肝炎大国,在各类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和丙肝发病率最高,仅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专家补充说,目前甲肝、乙肝和戊肝均有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已应用20多年,甲肝和乙肝发病得到有效控制。戊肝由于疫苗上市晚,目前已上升至急性肝炎发病的首位,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病毒性肝炎根据病原学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病毒性肝炎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医生在线答疑,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种,一是经血液传播,如移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器官,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中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医务工作中被粘染乙肝病毒血液的器具意外刺伤;在消毒不严格的小诊所修脚、文身、扎耳洞;与乙肝病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用沾染乙肝病毒的针具静脉吸毒等都可能被感染。二是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在胎儿分娩时脐带血被母亲血液污染。感染乙肝病毒的新生儿约有90%将发展成慢性乙肝。三是性接触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一般的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比如共同进餐、一起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传播。
专家介绍,预防乙肝应大力推广安全注射,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严格医疗器械消毒,医务人员佩戴一次性手套,防止医源性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牙具等用品;另外在选择修脚、穿刺、纹身、修眉等服务项目时,应尽量选择干净、有资质的地方;从性传播方面,应洁身自好,固定性伴侣,必要时佩戴安全套。
目前,乙肝的治疗尚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乙肝疫苗按“0.1.6”程序全程3针,接种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乙肝,也可以预防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还可以预防丁肝病毒的感染。乙肝疫苗接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1992年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实施疫苗接种后,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而且年龄越小,下降幅度越大,5岁以下人群已降到1%以下,我国已从高度流行状态降到中度流行水平。我市降幅更大,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下降到4.61%,15岁以下儿童降至0.82%,4岁以下儿童接近“0”的水平。
因此,对乙肝病毒易感的人均应接种乙肝疫苗,高危行业人员尤其重要,特别是医务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男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注射毒品者等。
除了乙肝,另要注意两种“吃”出来的肝炎--甲肝和戊肝,因为病毒性肝炎中甲肝、戊肝均与‘吃’密不可分。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病人或亚 临床感染者的粪便、血液中的肝炎病毒通过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常常是引起暴发流行的原因。
甲肝发病集中在成年人;戊肝以中年、老年、孕妇为主,一般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妊娠后期病人和老年人感染戊肝后易并发重型肝炎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死率较高。预防甲肝和戊肝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生食瓜果蔬菜要洗净。生熟食品要分开。对一些自身易携带病毒的食物如螺蛳、贝壳,好医师网,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保护水源,不要让粪便及污物污染,搞好饮水卫生。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专家提醒,预防甲肝和戊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甲肝疫苗自1992年开始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全程接种两针,间隔六个月,自费接种。随着儿童甲肝疫苗接种屏障的建立,发病趋近“零”的水平,成人逐渐成为发病的主要人群。戊肝疫苗程序适于16岁以上人群,接种程序与乙肝疫苗相同,按“0.1.6”程序全程接种3针,戊肝病人的家庭成员、食品从业人员、畜牧养殖业人员、育龄期妇女、中老年人、大学生、常在外就餐者均应接种。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