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乙肝困扰母婴健康
东北网双鸭山7月30日讯(记者 徐红)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乙肝患者想怀孕,很容易会造成胎儿被乙肝病毒的传染。那么如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呢?这个问题是很多想怀孕的乙肝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刘波,帮助广大市民了解乙肝对母婴的影响及如何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染等常识。
母婴传播的3种途径
据了解,医生在线答疑,所谓“母婴传播”,是指患有乙肝或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这种传播方式也叫垂直传播。它是乙肝传播的最重要、最具威胁的传播方式。母婴传播引起的乙肝感染在我国约占婴幼儿感染的1/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乙肝病例有一半以上都是由于母婴传播造成的。母婴传播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宫内传播,尽管母亲和胎儿有一道屏障——胎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母亲的乙肝病毒不会感染给胎儿,但这种屏障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可能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强引起母血渗漏等存在感染的可能性,据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为9.1%~36.7%。二是产时传播,这是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40%~60%,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乙肝表面抗原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医生在线答疑,或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破裂,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那么宝宝就有被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了。三是产后传播,接触母乳及母亲唾液、血液等可能会感染宝宝。
乙肝病毒对母婴的影响
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乙肝可使妊娠反应加重,流产、胎儿畸形发生率约高2倍。妊娠晚期合并急性病毒性乙肝,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肝脏对醛固酮的灭活能力下降有关;还能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与肝病时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有关,同时重症肝炎发生率较高,为非孕妇女的66倍,在肝功能衰竭基础上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早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也增高。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并不是100%都会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是否导致胎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首先取决于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和母体的基因缺陷。
多措阻断母婴传播
做好乙肝的母婴传播预防措施,应从妊娠前开始进行全程干预,实施主动被动联合免疫。乙肝妇女需要在经过正规医院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半年,最好两年后再妊娠;对所有孕妇应筛查夫妇双方乙肝表面抗原,进一步检查无症状者的血清标志物。
另外,分娩期,经阴道分娩增加胎儿感染病毒几率,主张剖宫产,但并不是绝对的。阴道分娩应注意隔离,防止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羊水吸入、软产道裂伤;剖宫产术中尽可能减少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防止胎儿接触大量母血而感染。产褥期应注意休息及营养,不宜哺乳者应及早回奶。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阻断母婴传播的方法。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且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则成为乙肝表抗携带者,小于1岁婴儿感染,将有90%以上成为慢性乙肝表抗携带者。所以,新生儿最好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成功率高达90%~95%。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不足2%乙肝患者坚持抗病毒治疗
- :下一篇:慢性荨麻疹日常生活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