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慢性肝病 双抗治疗是王道——第二届“聚焦纤维化高峰论坛”在沪举行
由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二届“聚焦纤维化高峰论坛”于2014年4月20日在上海举行。会议中,来自世界的肝病领域知名专家就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最前沿的交流与分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在线答疑,由上海瑞金医院、上海曙光医院共同完成的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探索性临床研究有了最新进展,而扶正化瘀片美国Ⅱ期临床试验负责人Hassanein教授亲临论坛,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扶正化瘀片在2014 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APASL),以及将在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上发布的最新内容。
对于慢性肝病,“抗病毒治疗”应有好搭档
作为肝病大国,我国目前感染HBV(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多达9300万,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为2000-3000万。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乙肝等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多达30万例,是传染病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
面对如此具有高传染率、高死亡率的疾病,我们目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为抗病毒治疗,这是专门针对原始病因进行的药物治疗,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慢性肝病的治疗仅仅依靠抗病毒等单纯病因治疗是完全不够的,这与慢性肝病复杂的病理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常来说,各种慢性肝病的发展都会遵循“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即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途径,也是慢性肝病进一步向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就像扶正化瘀片美国Ⅱ期临床试验负责人Hassanein教授在“扶正化瘀片美国II期临床试验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只要有效控制了肝纤维化,就能有效控制绝大多数的慢性肝病并发症如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既然抗肝纤维化如此重要,医生在线答疑,那么,抗病毒治疗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上的表现如何呢?相关的全球临床研究项目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治疗1年后肝纤维化改善率仅1/3;对于纤维化程度重的病人而言,即使延长抗病毒治疗至5-10年,肝纤维化未改善率也仍然高达35%。这些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仍无法代替抗肝纤维化治疗。
对于其中的原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巴斯德研究所客座谢青教授向我们做出了解释:“这是因为抗病毒治疗只能有效减少肝纤维化中星状细胞的旁分泌,但却不能阻止星状细胞的自分泌激活,因此抗病毒治疗后的慢性肝病患者仍需持续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抗病毒治疗与抗肝纤维化治疗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能够和抗病毒治疗起着协同作用,两者相得益彰,既有利于病毒的抑制与清除,也有利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改善与修复,延缓或者阻止肝硬化的形成。”
扶正化瘀领航双抗治疗,抗纤维化联合抗病毒治疗效果更胜一筹
对于肝纤维化这一特殊的病理现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是无法逆转的,而这一传统观念正被扶正化瘀片带来的革新性成果所改变。扶正化瘀片不久前刚宣布成功完成美国Ⅱ期临床试验,是中国第二个、肝病领域第一个在美国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的中成药。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扶正化瘀片所具有的三大作用机制,其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也都在国际最高标准的美国Ⅱ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扶正化瘀片早在闯关FDA前,就已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且被国际上第一部肝纤维化诊疗指南——《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以及《中西医结合肝硬化诊疗共识》列为肝纤维化首选药物。迄今为止,扶正化瘀胶囊/片已获得17项国内外专利,包括5项全球专利。
而在此次大会中,谢青教授在国内进行的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纤维化的“双抗”探索性试验最新研究报告向我们进一步显示了双抗治疗的绝对优势:抗肝纤维化药扶正化瘀片联合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治疗1年,肝纤维化的改善率较单纯抗病毒恩替卡韦片治疗提高27.6%,肝脏炎症改善率提高34.1%。目前该研究仍在进行,相信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双抗组”的肝纤维化改善率将得到更显著的提升。
本次论坛峰会,不仅给全国肝病领域专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慢性肝病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双抗治疗的巨大优势无疑成为了会议最大的亮点,为整个肝病领域特别是抗肝纤维化学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治疗乙肝应该怎么选择医院
- :下一篇:如何进行乙肝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