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药物肝成“新动向” 专家:早发现早治疗
青岛日报/青报网讯 今天是第五个“世界肝炎日”,世卫组织警告,肝炎将很快超过艾滋病成为人类第6大健康杀手。在昨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肝病研究所)举办的大型专家义诊现场记者了解到,由于我国从1992年开始有计划的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病毒正在逐渐远离我国的“下一代”。但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药物肝、自免肝等新型肝病正在越来越多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儿童青少年表面抗原阳性率显著下降
在昨日的义诊现场,记者发现,前来咨询和查体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十区主任侯青顺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医院里收治的患者还是以乙肝、丙肝等传统肝病为主,但由于计划免疫、一次性医疗器械、输供血管理等政策执行到位,患病的多数都是当年未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中老年人,青少年患传统肝病的情况很少见。
据前不久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对于第三次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最新调查结果的解读显示,全国1至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0.32%,5至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0.94%,与2006年调查的数据相比都下降了60%以上;15至2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4.38%。“这也就是说,只要坚持注射疫苗,再过一些年乙肝就不再是常见病了。”侯青顺说。
胡乱减肥盲目吃药都可能导致肝病
相对于人们熟悉的乙肝、丙肝等疾病,脂肪肝在许多人眼中“不算病”。“这是普通群众的一个误解。”侯青顺解释说,由于脂肪肝多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只要合理饮食、加强运动,能够较快恢复,因此不太被患者当回事。实际上,长期存在的脂肪肝也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样不容小觑。而且,需要提醒市民的是,营养过剩容易造成脂肪肝,一些人为了减肥而不恰当地节食,造成人为的“营养不良”,肝脏代谢功能下降,也会形成脂肪肝。
另一个发病率不断上升却总被人们忽视的新型肝病就是“药物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滥用保健品的现象愈发严重。一些“三无”保健品打着“无毒副作用,比吃药管用”的旗号,用假冒的批号,骗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据专家介绍,有的保健品为了达到吹嘘的疗效,实际上掺杂了一些药品在产品当中,患者盲目长期食用,结果就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自免性肝病“偷偷”侵害健康
据了解,现在治疗肝炎的办法很多,乙肝能控制,丙肝可治愈。而一种不为人们所熟悉,甚至常常被漏诊、误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却让资深专家也颇为头疼。
47岁的王女士近三年来总感觉疲劳、乏力,她不饮酒,也没服用过损肝药物,却在单位体检中发现肝功异常。在多次抽血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后,王女士来到六医做了一个特殊的“肝病自身抗体检测”,被确诊为患的是不具传染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据侯青顺介绍,自免性肝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三种,对年龄在35至50岁的女性情有独钟,好医师网,因此当女性出现转氨酶升高而又找不到常见的肝炎病因时,应高度怀疑。“这种病发病比较慢,还比较隐蔽,等到发现时可能已发展为严重肝炎甚至肝硬化,治疗上大多为时已晚。”
自免性肝病目前尚无区域性流行病调查数据,但在六医一个病区住院的50多个患者当中,同期往往就有3-5人是自免性肝病。由于自免性肝病发病原因不明,无法有效预防,好医师网,因此专家提醒,如果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同时伴有发热、口眼发干、皮疹、关节酸痛或慢性关节炎等症状时需尽早到医院进行自身抗体检测,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责任编辑:董姣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青岛日报官方微信(qddaily)
- :上一篇:治疗肝病河北最好的医院
- :下一篇:脂肪肝症状 7情况警惕脂肪肝“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