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居民大肠癌发病率升至第2位 不良生活方式增患病风险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新民网讯】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尤其在北上广等大中城市已成为消化道第一位的恶性肿瘤。6月15日,2013年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在沪举行。专家指出,,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运动量太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加大罹患肠癌的风险。
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新裕教授介绍,过去20年里,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呈现新变化:结直肠癌由低发趋向于高发,近年来我国发病和病死的绝对数已超美国;年轻人比例高,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趋同于发达国家水平。
此外,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多为晚期。约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专家表示,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秦新裕教授说,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0%,而肝转移灶能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0%。
据了解,上海居民大肠癌发病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增速最为显著,好医师网,发病数已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秦新裕教授说,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相关因素可能包括食用了致癌物质、结直肠癌的慢性炎症、遗传因素或癌前病变。
秦新裕教授提示,大肠癌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通过人群筛查实现早期发现,从而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大便隐血试验结合肠镜检查是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手段。然而,市疾控中心监测显示,仅有不到5%的市民做过大便隐血试验检查,3%做过肠镜检查。(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感谢您访问京华网 [责任编辑:JN310]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美抗癌股单日飙升51% A股抗癌概念望爆发好医师网
- :下一篇:灵芝协同大肠癌化疗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