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妈妈冒险产子:只想把乐观与坚强留给孩子
沈慧玲与自己孩子的合影 图片由当事人提供
本网12月18日讯(郭燕 秦宪壮 郑秋实 王致远) 沈慧玲,一位黑色素瘤晚期患者,最令人痛心的是她不到2岁的儿子,孩子还那么小,那么可爱,却随时都会面临失去妈妈。 “正当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却一下子跌入深渊,连回头张望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跌入谷底......既照顾不了日益老去的老人,更无力照顾成长中的宝宝,只能看着老人的大手牵着宝宝的小手。”“还有比这更糟糕的结果吗?宝宝,妈妈估计不能长久的陪伴你了,但是妈妈相信,妈妈的宝贝也一定会像妈妈一样坚强,乐观上进的成长为大人”,这位32岁的母亲,冒着严重妊高征的生命危险产下宝宝,产后确诊为黑色素瘤晚期。
高危妊娠 坚持产子
2013年12月30日,沈慧玲来到电力医院进行例行产检,检查结果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兼子痫前期。医生告诉她,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建议沈慧玲立即引产。“说实话,因为工作压力大,我们俩准备了一年多才好不容易有了这个宝宝,不想就这样放弃。”沈慧玲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我们看到过成功的例子,我们相信奇迹会发生。”
怀孕的同时沈慧玲颈部左侧开始出现一个鼓包,可她的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并没有过多留意。怀孕32周时,血压从170mmHg飙升到220mmHg,孩子突然没了胎心,紧急之下,沈慧玲进行了剖腹产手术。手术很成功,但因早产,孩子体重仅1.57公斤,出生后需待在保温箱里,经过43天的照顾治疗,花去了夫妻俩积攒的十几万元。
看到宝宝平安降生,沈慧玲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时她才注意到颈部日益增大的鼓包。“剖腹产前,有几天她吃不下饭,白蛋白很低,输了几天氨基酸后,脖子的肿块一下就变大了。”丈夫姜少春说,当时医生怀疑是上火所致,还找了口腔科的医生进行了会诊,但用药后肿块一直未消。出院后,他又带着妻子去了口腔医院,医生看过后建议他们赶紧去肿瘤医院。
癌症晚期 坚守生命
在肿瘤医院最终的检查结果让全家如五雷轰顶,沈慧玲得的是罕见的黑色素瘤。发展快、生存率低,是黑色素瘤最明显的特点。被确诊时,小沈被告知,她的口腔、淋巴结、肝脏都有肿瘤,已经发展到了晚期。2014年3月确诊黑色素瘤晚期,颈部淋巴结、肝转移,2015年6月肺、脑转移。这样的遭遇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沈慧玲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乐观的对抗着病魔的侵袭。一年间,先后历经了7次化疗,各种疼痛、呕吐、掉头发,沈慧玲咬牙坚持,她一边治疗,一边努力像一位健康的妈妈那样陪伴照顾自己的孩子。
“儿子小名叫峰峰,现在不到两岁。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早点离去,也许对孩子的伤害会小一些,他现在还没有意识,就不会有失去妈妈的痛苦。”每当提起儿子,沈慧玲总会哽咽。因为治疗,好医师网,孩子常由婆婆帮着照看,想孩子了,沈慧玲每天通过视频与孩子见面通话,看着孩子纯真的笑脸,她始终微笑并告诉自己,无论多难,都要坚持活下去。
活着,拼尽全力地活着。治疗,已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丈夫姜少春在宣武门附近一家设计公司上班,月收入虽然有近万元,但面对巨额治疗费还远远不够。“黑色素瘤已经是晚期症状,全身转移,头肺肝淋巴结都有转移。”为了省钱,丈夫把原先租住的房子退了,换到了距离北京市区60多公里外的固安县城,每天乘公交地铁往返两地。
“我不敢让他请假照顾我,他如果失去这个工作,我们这个家就全完了。”说起爱人的不离不弃,沈慧玲满是感激。
肿瘤转移 治疗费用成负担
去年10月份,不间断的治疗让癌变部位得到了有效抑制,,沈慧玲高兴极了,她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今年3月复查时,坏消息再次传来。检查显示,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部,国内已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这时夫妻俩听说了香港有抑制黑色素瘤研制的新药。“那时听说去香港买药,必须要病人到场,医生才给开药。我马上回新疆伊犁办港澳通行证。回去后不久,有一天睡醒后突然就不会说话了。”6月,沈慧玲在老家突发脑出血,被送进县人民医院,虽然得到了及时救治,但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回北京接受化疗,否则肿瘤很可能会转移到脑部。一旦转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止住了出血点,在家人的陪护下,沈慧玲回到了北京。然而不幸的是,经过检查,她的脑部发现了肿瘤,出血点就是肿瘤所在的位置。在预约了6月20日的伽马刀治疗后,没想到,治疗的前一天,小沈第二次脑出血。颅内压过高,降压后,症状依然没有好转,当天下午她再一次丧失了语言功能。 这次住院又经历了一个多月,沈慧玲的脑部肿瘤从两厘米长至四厘米,通常情况下,,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伽马刀治疗的最大范围,原本计划的伽马刀消除肿瘤的方案无法顺利实施。沈慧玲选择了另一种治疗方案——射波刀。“治疗费用一次要6万元,是伽马刀治疗的3倍。”但天违人愿,两个月后,又查出脑部复发十几个小肿瘤。沈慧玲再次进行了伽马刀治疗,此次入住海军总医院,已经是沈慧玲的第三次伽马刀治疗。
求生欲强 急需社会援助
12月17日,本网通过姜少春了解到,通过这段时间的治疗,沈慧玲的病情开始好转。“体表肿瘤缩小,但是身体还比较虚弱。”姜少春表示目前已经把妻子接回家,孩子也已接到北京跟他们一起生活,希望孩子每日的陪伴对沈慧玲的病情可以有所帮助跟安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后,沈慧琳的心情也比之前好了很多。让她心情好一点,生活就能多一些希望。今年做过两次伽马刀,一次射波刀,再加上使用的药物,治疗前后已经花了70多万元,后续还要三周使用一次新药,包括头部的手术,再做一次也要10万多元,花费依然很大。”姜少春对本网表示出了自己对未来妻子治疗的担忧。
“宝宝,妈妈估计不能长久的陪伴你了,但是妈妈相信,妈妈的宝贝也一定会像妈妈一样坚强,乐观上进的长大成人。”面对病魔小沈最在意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在儿子的生命中是否能有自己的陪伴。深情不及久伴,小沈从没想过自己要变得多强大,她只希望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能陪孩子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