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沈丘经验” 探索退役士兵服务管理新模式好医师网
“要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时强调
豫东大平原东南麓,豫皖两省接壤处的沈丘县,是片红色沃土:66年前那个流火8月,刘邓10万大军由此千里跃进大别山,2万余沈丘热血男儿参战支前,踏入狂飙突起、血雨腥风的滚滚洪流。
战争硝烟渐去渐远,爱军薪火传至今天。“八一”前夕,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省民政厅向全省推广他们探索创新退役士兵“一体化”服务管理的经验。“服务中实现管理、培训中实现就业、组织中实现作为”的退役士兵服务新思路迅速在全省各界引起较大反响。
7月下旬,记者踏访沈丘,以期透过取样分析,求解问路,对做好新形势下退役士兵服务工作提供有益启示和积极借鉴。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通讯员 魏联军 焦景宏/文图
与时俱进 成立退役士兵服务中心
【平台之困】
工人有工会,青年有团委,妇女有妇联,残疾人有残联,退役士兵体系化服务需要日益迫切;多个部门具有服务管理职能,但职责分散,业务交叉。能否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
周口沈丘是农业大县、出兵大县,也是“选送好入伍的、服务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三好活动发源地,年均退役士兵580余人,30年来共接收退役士兵2.2万人。
但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退役士兵教育管理难、安置就业难、人才培养难、作用发挥难等深层次矛盾问题带来严峻挑战。
2010年12月的一天,县人武部政委秦岭刻骨铭心:10多名退役士兵到县政府门口“反映情况”:“俺当兵时胸戴红花,尽完义务回来后却成了‘没娘’的孩子!”“都说退伍军人优先,我想开个饭店,仅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公章就要盖10多个,两个多月了执照还没办下来!”
话虽带刺儿,却也在理。现场接访的秦政委如坐针毡。
那天夜里,原县委书记杨永志办公室的灯光亮到很晚,他在思考一个时代命题:如何为退役士兵建造好一个“家”。
县委议军会上,当成立“退役士兵服务中心”的构想提出时,有人担心,要破解体制障碍、机制束缚和保障困扰谈何容易;也有人认为,站在经济效益角度,设立一个新机构要投入人力、财力,低效的回报率不大符合市场经济的“成本论”。但时任县长皇甫立新的话掷地有声:“站在巩固国防、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时代高度,破解这些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
经过多方考察论证,2011年8月1日建军节,沈丘县成立了“退役士兵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常设机构,由县政府主管、人武部协管、民政局主办、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事业编制7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办事员5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记者在退役士兵服务中心看到:900平方米的退役士兵服务中心里,办事大厅、多功能展示厅和窗口区、休息区、阅览区一字排开,公开显示屏、服务热线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方便快捷。10余名退役士兵正在查询资料、办理相关业务。点击服务网站(),医生在线答疑,各种优惠政策、招聘岗位、培训信息跃入眼帘。
“我们对人武、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服务管理职能进行‘组装’,工商、司法、城建、农业、卫生、科技等12个部门的行政服务在这里集中办理,进行‘一站式服务’。”服务中心主任徐东告诉记者。
曾多次前来指导的省军区政委周和平认为:当前退役士兵服务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并不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他们的感情淡化了,而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必然性反映,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模式、政策制度等与新形势、新需求脱节所致。由此看来,“沈丘经验”更显得弥足珍贵。
套餐培训 满足多样化就业需求
【安置之困】
地方行政事业单位“过饱和”、“僧多粥少”矛盾突出。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出台后,自谋职业成为安置主渠道,如何顺利实现职业转岗、技能对接?
7月28日,上海金丝猴集团沈丘二分厂生产线上,四车间班长程坤正在紧张地操作设备。这位3年前退伍的小伙子,现在月工资3000多元。四车间主任李晓辉这样评价程坤:非常能吃苦,技术很过硬。
程坤的“非常能吃苦”,缘于两年军旅岁月的磨砺;而“技术很过硬”,则得益于服务中心组织的车工培训。
退役士兵返乡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职业转换、岗位转型。周口军分区司令员罗明豪、政委张保旭介绍,2011年12月,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出台后,自谋职业成为安置主渠道。但士兵在部队“操场”学的军事专业与“市场”专业技能对接性不强、就业率不高。
记者看到这样两组数据:该县行政编制人员共2100人,目前已“过饱和”,超编810人,县域内没有国企,均为集体和私营企业,“僧多粥少”矛盾突出。2007年至2011年,非农业户口士兵安置率为54%,实际在岗率为37%,178人因工作安置、待遇享受等个人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上访上诉。3年前,该县10年内4986名退役士兵中,能够通过部队所学技能就业创业的仅占15%,50%以上的感到退伍后无用武之地。
“我们‘点菜’,政府‘埋单’!”采访中,退役士兵形象地比喻这种培训模式。服务中心按照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推行“市场—需求—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设置专业型、大众型、经济型三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满足“多种口味”。
服务中心与返乡退役士兵逐个谈心,鼓励他们树立正确择业观;将免费培训对象由国家规定的一年内拓展到10年内,依托技校、就业培训中心等4家机构,开办汽车驾驶、计算机、钳工等18个专业课程,满足退役士兵多样化就业需求;与富士康集团、上海金丝猴集团等21家企业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实行定向培养、订单培训、专业对接;设立“岗位银行”、“人力资源库”,每年召开3次退役士兵就业招聘会,每季度发布6条就业信息手机短信。借助沈丘物流、沈丘建筑等劳务品牌,成规模组织退役士兵劳务输出。该县目前培训退役士兵1230人、推荐就业2175人,帮扶创业379人。
“八一”前夕,县人武部还有两组数据让人为之振奋:在一些地方遇到“征兵冷”寒流时,该县适龄青年报名参军人数1052人,是征集任务的两倍多;在今年“史上最难就业季”里,3年来,该县退役士兵就业率达96%。
创业扶持 “扶上马”再送一程
【创业之困】
就业不易,创业更难。缺资金、少技术、无经验是退役士兵创业的“拦路虎”,如何带他们走上创业之路?
“人生路很漫长,紧要处只几步。迷茫时有人拉一把,可能就会扭转乾坤!”该县莲池乡宁庄村退役士兵宁宁说。
这名“80后”2002年退役后做过销售、搞过养殖、办过企业,在团里比武场多次摘金夺银的他,创业路上却屡走“麦城”。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