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肿瘤宣传周 专家教你如何防癌
本周是肿瘤宣传周 专家教你如何防癌
2014-04-16 00:00:00 来源: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新闻网讯(记者牛瑛瑛)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消除癌症误区,倡导健康生活”。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文义,让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防癌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当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病人为1270万,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为76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的癌症病例将达到2600万,死亡人数将超过1700万。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瘤不等于癌,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素
几天前,市民沈先生发现自己的左肩处起了一个大包块,用手摸上去硬硬的,经医生检查是良性脂肪瘤。“瘤是不是就是癌呀?”面对他的疑问,医生告诉他癌和瘤不是一回事。
据王文义介绍,癌是各种恶性肿瘤的统称。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细胞,且往往可转移到其他组织。瘤即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其影响主要与发生部位和继发变化有关。恶性肿瘤分很多种,一般人所说的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主要致癌因素有多种: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抽烟、酗酒、熬夜、缺少运动等。2.外界环境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水废气、装修污染等。3.化学物质泛滥:腌制、熏烤食物,食品安全问题等。4.饮食结构不合理:很少食用杂粮,脂肪摄入量过高,肥胖等。5.感染因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自由基毒素等。6.心理因素:工作紧张、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大。7.免疫因素: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者易发生恶性肿瘤,如艾滋病病人。8.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腺癌有关,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关。9.遗传因素:肿瘤有遗传倾向性,如结肠息肉病、乳腺癌、胃癌;相当数量食管癌、肝癌、鼻咽癌有家族史。生活中,大家应远离这些致癌因素。
防癌“三早”很重要
“三早”是指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早期发现是提高癌症治疗率的关键。只要早期发现,90%的癌症完全可以治愈。认真做好癌症的“三早”工作,癌症的死亡率可减少约三分之一。目前我国各地医院的首诊病人早期癌仅占10%以下,90%以上都失去了战胜癌症的宝贵时机,因此,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率刻不容缓。
在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是肺癌,要提高肺癌早发现、早诊断的比例,最主要的就是定期筛查。有肺癌家族史、年长者、吸烟史、职业接触史或恶性肿瘤史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王文义说,肺癌诊断首先要定性,如做了气管镜、穿刺,即可知道是不是肺癌,然后是做定期诊断。经济条件许可的人,最好做一个PET-CT。它可以一次性检查全身脏器,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或器官的转移。从经验来看,PET-CT是比较好的综合性定期检查方法,可以扫描全身情况。但在脑转移、骨转移方面,效果不如增强的脑磁共振。
留意身体变化及早发现病患
任何疾病都是有发展过程的,而很多患者往往在被查出患癌后才后悔自己太大意,以下身体的几种小变化均应引起重视。
肿块: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如乳腺、颈部或腹部肿块日久不消,尤其是活动度差、表面不光滑且短时间内快速增大者。女性如果发现乳房皮肤发红、皮疹、内部肿块必须去检查。非哺乳期女性乳头凹陷,常常流出液体也应警惕。
消化不良或腹胀:长时间不明原因持续消化不良或腹胀,可能是喉癌、食道癌、胃癌等的症状。一些女性认为腹胀很常见,但腹部持续肿胀、有压迫感及疼痛,出现进食困难或饱腹感且上述表现持续数周,可能是卵巢癌的征兆。
体重下降或消瘦:没有刻意地加强锻炼,没有明显的运动量增加,没有减少饮食量或故意节食,没有出现感染引起的大量腹泻,在短时间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明显消瘦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病理性体重下降即由甲亢、糖尿病、肿瘤等一些疾病引起的体重下降,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首先确定是否是肿瘤引起的征象。
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危险征兆。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在早期会出现发热症状。
疼痛:身体某处莫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应尽快查明原因,因为无缘无故的疼痛可能是由癌症引起的。比如,长期腹痛是大肠癌的症状,胸部疼痛可能是肺癌引起的,骨的酸痛则可能是癌症转移的症状。
疲劳:如果一个人不论怎么休息都会觉得很难改善疲劳的感觉,应立即去医院检查。一般来说,疲劳感觉的出现是癌症已有所发展的征兆。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引起的普通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一般会有所缓解,这一点与癌症引起的疲劳感觉有明显差异。
溃疡:身体任何部位发生溃疡,如舌、颊黏膜、皮肤等经久不愈者应密切注意并及早检查。
消除误区健康生活
临床上医生发现,不少患者对癌症存有误区。医生提醒:只有消除这些误区才能健康生活。
误区一:癌症等于绝症。不少人认为癌症没有有效治疗办法,患了癌症就等同于被判死刑。实事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癌症的治愈效果也越来越好。
误区二:癌前病变是癌症。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本身并非恶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变为癌。因此,对癌前病变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谈之色变,要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误区三: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临床上,往往是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才能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了生命,并且保证了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关注个体的心理情绪波动,医生在线答疑,因为治疗癌症不仅是医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责任编辑:宋旻
上一篇:高歌:辛勤付出换来患者好评
下一篇:新华区卫生局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新闻
平顶山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平顶山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平顶山新闻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平顶山新闻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平顶山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平顶山新闻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平顶山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平顶山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医生在线答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黄药子真假识别
- :下一篇:黑龙江专业的食道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