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药 以自主研发撬动产业革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健康医药是新兴战略产业中的重镇。据预测,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争夺战的深入,中国生物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获得了大幅度提高,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已然形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针对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新药,将进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阶段,中国生物制药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来临。
作为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平台,位于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也随着国内药物市场的蜕变而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国家科技部、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政府联合创办的高起点,该基地也获得了首个按国际认可的GLP、GCP、GMP和GSP标准建设的国家级综合健康产业园区标签,近年来引来了世界知名企业如山德士制药、辉凌制药、NBTY、美国安士公司等入驻;同时,也吸引了了包括康方生物、星昊药业、默沃药业的青睐,并培养了中智药业集团、三才医药集团等一批本土明星企业。
然而,好医师网,从规模、产值和集聚效应来看,健康基地离重量级的“国家级”仍有一定空间。如何在火热化的创新驱动发展大环境中获得政策红利的辐射,并与市场活力获得灵活的对接,是健康医药产业在新型专业镇、“两区四带多集群”、创新驱动发展等宏观概念下应该着重寻找的微观命题。
作为“寻找中山创动力”的开篇,本报道从康方生物、中智制药两家基地内的制药企业入手,透视创新之于健康医药产业的能动作用。从这两家企业搭建的创新驱动平台来看,掌握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撬动企业发展,是为企业获得融资、取得成长发展筹码的最大杠杠。同样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康方生物和中智制药都用个性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写出了当下的企业升级共性趋势:核心技术创新如何引领了产品乃至产业的革命。某种程度上,康方生物和中智制药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言说,不仅仅局限在“一项研发带来一种产品”的表述上,更体现在“一个平台带动一个集群”的叙述中。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所选择的自主创新策略,都是基于经济规律与产业链规律的系统工程,而非一个单向的技术工程。如此,中山健康医药的新一轮成长,才有可能在企业微观能动性中获得新的力量。
成立三年后,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生物”)即将完成约8000万元的二轮融资。
这对于康方生物这家年轻的明星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目前,该公司七个研发项目已进入工艺开发阶段,预计在2016年或2017年先后完成临床前研究。这其中,包括用于银屑病的IL12p40抗体等在内的国内尚处空白的特效药。
随着时间的不断沉淀,这家最初由四家海归博士创业的生物医药公司所进行的新药研发,也陆续走向市场。以肿瘤免疫治疗抗体研究为例,据估测,针对肾癌、膀胱癌、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患者的特效药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在业界,该研发被视为“世界癌症研究历史上真正的革命性的突破”。
康方生物:
以研发创新撬动抗体药革命
瞄准不易复制的“核心技术”
2012年3月19日,经过漫长的筹备,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的核心成员,此前都是具有资深国际制药公司研发、管理经验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其中,康方生物总裁、首席执行官夏瑜,曾是美国雅培制药公司的资深科学家;副总裁、首席科学官李百勇,曾是美国辉瑞公司的研发总监;副总裁、首席商务官王忠民,此前是美国阿迪亚生物制药公司的执行顾问;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张鹏,曾是美国雅培制药公司的科学家。
当年,被列为中山市引进“十大重点项目”之一的康方生物公司,其博士创业团队、医药专家队伍、自主研发技术等元素引来社会关注,被贴上了“高科技”“创新型”的标签。
与普通的制药公司不同,夏瑜等人利用自身成熟的研发能力,将公司定位为紧跟国际生物药物发展前沿的高新技术企业。创立之后,康方生物很快确定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发力方向,包括快速多维杂交瘤产生、抗体3D人源化及优化、快速高效稳定细胞株产生和培养、蛋白和抗体瞬时高效表达、噬菌体展示新抗体发现及亲和力成熟等等。
“这些核心技术科技含量高,不易被复制和模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夏瑜介绍,通过这些核心技术,结合公司已经建成的抗体新药临床前全程技术平台,创制出有生物活性的全新抗体氨基酸序列,进而获得新药全球发明专利,完成中试生产。
而其主要商业模式,是利用上述的核心技术及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以“产品定制服务”和“新药战略合作开发”等两种模式为制药企业提供技术外包服务与技术合作,为企业短中期发展创造现金流。
抗体新药的产业化实践
药物研发是一个研发周期长、产出成本高的创业形式。为了维持运作,康方生物将生存及发展架构放在三大支点:提供产品定制服务、开放新药战略合作开发项目、转让新药产品及自主开发上市。
所谓产品定制服务,即客户将新药研制的部分实验转包到康方,由康方提供高品质的技术外包服务,目前该公司此类外包合同总签订额已超过8000万元;新药战略合作开发,即康方主要完成生物技术药品研发前端的初期发现、实验室研究和中试、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获得临床批文及生产批文等环节,而药企接力承担后端的生产、营销等商务化任务,据统计该类合同签订总额超过4950万元;新药产品转让及自主开发上市模式,则包括该公司通过先把项目推进到一定的阶段——例如获得稳定细胞株、获得临床批件等,然后再对品种进行转让,实现项目的更大价值和利益。
为了占据市场的最大价值链条,康方也会针对某些项目独立完成新药的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生产。夏瑜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丰富的单抗药物产品线,首期拟实现产业化的抗体新药品种,为用于银屑病的IL12p40抗体和用于广谱肿瘤治疗的PD1/CTLA4双功能抗体。同时,康方的抗体新药产品线还包括十几个针对各种肿瘤、自我免疫病等适应症的研发项目,其中七个项目已进入工艺开发阶段。
“这七个项目都将预计在2016年或2017年先后完成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批文。”尤其是该公司的肿瘤免疫治疗抗体在近两年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已经为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提供了特效药,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为肾癌、膀胱癌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患者提供特效药。据业界评估,这也将是世界癌症研究历史上真正的革命性的突破。
抗体药研发平台提升行业创新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融资,康方计划在未来3—5年内发展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专注于抗体新药开发创新技术服务的平台和外包服务企业,在省内实现新药研发技术外包服务更大规模的产业化。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 :上一篇:2016考研西综诊断学要点:血尿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 :下一篇:天信投资:海王生物带动抗癌概念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