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病走红 大连专家:重在导诊非诊病
近日,辽宁医生自建的APP“季路医生”上线,提供手机“看病”服务。近两年,类似“爱问医生”、“春雨医生”等再现医疗健康咨询平台相继入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各个科室的上万名医生在不同平台上注册了账号,手机里的医生俨然成为了一个新的寻医渠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掌上医院”也投入运营,让更多市民就医更加便捷。不过,笔者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患者因为“不会提问”,让医生无从回答。部分参与其中的医生和机构也提出“不诊病”的说法。
患者“不会问” 医生“无法答”
去年研究生毕业的张医生,刚到医院工作就在“春雨医生”注册了账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回答过心脏科、呼吸科甚至生殖科方面的问题,他告诉笔者,在“春雨医生”的平台上,医生们都是通过抢答问题来增加自己的人气,不少人回答的问题都不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
与“春雨医生”运作方式不同的是,新浪的“爱问医生”将注册医生按科室做好了分类,但患者在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科室时,经常会找错科。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何勇在“爱问医生”平台上注册了半年有余,几乎每天都能接待几个患者,其中询问胸痛的患者是最多的,“其中不少人的症状都在心内科或者呼吸内科的范围内,因此就转诊了。”
不过,笔者了解到,即使是胸外科的患者,患者在使用网络问诊时,对不适症状的描述很笼统,只说“胸痛”,对吞咽变化、精神压力、饮酒方面的讯息提供得很少,有时候让医生没法回答。
比症状描述不清还让医生头痛的,是很多患者在网络上咨询专业医生前,“百度”过病症,然后拿着结果来向医生咨询应该怎么治疗的。一个19岁的男性患者让张医生印象深刻,这个患者喝酒后觉得下腹不舒服,他“百度”后判断自己“得了肝硬化”,于是在平台上向张医生提问应该怎么治?张医生询问后发现他并没有得过肝炎等慢性病,因此也就没有肝硬化一说,但几番劝说,仍然无法让他相信。“医患间的问答大多要靠文字,遇到这样的执着的患者,只能是白白耽误时间。”
网络就医 优势在于“导诊”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四科医生惠慧也开通了“爱问医生”,但让他很是头痛的是,不少人就拿着“胸闷、上不来气”等症状来咨询应该怎么用药,他表示,网上诊病其实是个伪命题,如果不面对面了解更详细病情,就不能下诊断,也包括用药指导。对心脏科而言,,同一状态可对应着多种疾病,由于不能面对面问诊,无法引导患者来完善对不适症状的描述,医生在线答疑,因此不能得出诊断,开药方就更不可能实现;即便有了明确的诊断,在药物的使用上也会因人而异,所以网络就诊时,医生只能根据症状给出更专业和细致的导诊服务。惠慧告诉笔者,患者在描述病情时往往掺杂主观因素,不一定和事实相符,因此医生只能给出一些建议。
近日上线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掌上医院”,也接受了很多患者的平台。而有些患者咨询在问“这个药怎么用?”“鼻炎怎么治”等问题,确实让医生没法回答。平台负责人表示,这个平台是为了方便大家预约挂号、病历管理、在线导诊服务,对于涉及医学诊断,还应到医院与医生面对面。
不过,这些医疗APP的存在,对有些类型的患者十分便捷。何勇也表示,有一种患者属于“经验”患者,对于自己的疾病已经有明确诊断,希望在网上多咨询一些医生,为下一步治疗多搜集参考意见。比如,一些手术后的肿瘤患者来说,在到肿瘤科进行下一步治疗时,各种治疗方法该如何选择、在两个科室对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医生都能在网络上给出意见。
- :上一篇:我们的坚持让老人少受许多苦
- :下一篇:城阳医院投七千万建病房 缓解患者住院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