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 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编者按:5月22日,沙特阿拉伯卫生部在网站公布,1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男子死亡,至此,全球因感染新病毒死亡人数增至22人。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而关于该新型病毒的真面目,也一步步被剖开视人。
8国出现病例 22人感染死亡
日前,沙特阿拉伯卫生部向世卫组织通报了另一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此死亡病例发生在该国中部Al-Qaseem地区,与该国东部Al-Ahsa地区通报的聚集病例无关。病人是患有基础性医学病症的63岁男性,因急性呼吸窘迫于5月15日入院就医,20日死亡。
自2012年9月至今,全球共向世卫组织通报了44例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有22例死亡。出现确诊病例的国家包括约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法国、德国、突尼斯和英国等。世卫官员称,多数确诊病例为男性,医生在线答疑,患者年龄分布介于24岁到94岁,平均年龄为56岁。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此前表示,此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同科。她警告,该病“已发生有限的人际传播”,好医师网,卫生保健工作者已被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真身”
据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的公报显示,根据基因组测序,与新型冠状病毒最接近的是在数年前荷兰发现的一种蝙蝠冠状病毒,而不是同属冠状病毒、曾引起轩然大波的SARS病毒。世卫组织防疫合作方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透露,最早在沙特阿拉伯发现的几名患者都曾接触过患病的山羊或骆驼,但其余大部分患者没有这种接触史。
类SARS病毒,超过50%的致死率!这一数据与10年前的SARS和前不久的H7N9病毒比起来,更令人心惊肉跳。世界卫生组织5月12日称,该病毒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原因显而易见,法国当天宣布的第二个确诊病例就曾与首例患者同住一间病房。有媒体称,这种病毒有可能引发100年来最严重的流行病。
尽管对该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来源仍成谜,但侵入人体的机制已渐渐清晰。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在权威期刊《自然》网络版上报告说,在人体呼吸道某些细胞的表面有一种名为“二肽基肽酶-4”的蛋白质,病毒会以这种蛋白质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进而侵入细胞、引发感染。
如果使用特定抗体影响细胞表面的这种蛋白质,新型冠状病毒就会失去“登陆点”,无法感染健康细胞。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防治新方法,但也揭示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大的潜在威胁。因为蛋白质“二肽基肽酶-4”不仅存在于人体细胞中,蝙蝠和其他动物体内也有,病毒可能利用这种蛋白质在多个物种之间传播。
世卫组织警告各国 中国严控疫情入关
根据目前情况以及现有信息,世卫组织鼓励所有会员国继续监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并认真审查任何异常情形。建议卫生保健提供者保持警惕。根据现行监测建议,应检测近期从中东归来并出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旅客是否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可能情况下,应当获取病人下呼吸道标本用于疾病诊断。提请临床医生注意,即使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所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不够典型,例如腹泻病,也应考虑到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
另一方面,请卫生保健机构注意系统性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向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疑似感染者或确诊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卫生保健机构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将病毒传播给其他病人、卫生保健工作者和探访者的危险。所有会员国应注意迅速评估并向世卫组织通报任何新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同时请提供与可能引发感染相关的潜在接触信息以及临床病程描述。应迅速启动接触源调查,以查明接触方式,以防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为防止病毒传入我国,保护我国前往上述国家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人员的健康安全,5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质检总局关于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入我国的公告》,公告称:对来自出现病例国家的人员,如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入境时应当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入境后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另一方面,也提醒前往出现感染病例地区的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等。旅行中或旅行后,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在出入境时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
来源:仪器信息网责任编辑(denghan)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新病毒已致22人死亡 世卫命名“中东呼吸综合征”
- :下一篇:患儿夭折谁之过?是延误还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