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释20余天后才公布感染H7N9信息原因好医师网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H5N1型毒株首次于1997年在香港传染给人类,造成18人患病,包括6人死亡。但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此次出现的7例感染H7N9病毒病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H7N9·发现
上海解释为何20余天后公布信息
被问及为何在20多天后才公布感染H7N9信息时,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介绍,H7N9是新型病毒,该病例在门诊和收治过程中进行了检测,先排除了SARS等已知病毒,再进行未知病毒判断和诊疗。经过基因测序和比对,并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分离确认后,确定其感染H7N9病毒。未知病源的检测是相当困难的,需要一段时间。
吴凡称,引起肺炎的病源很多,这个季节体弱多病的老人、孩子都有可能感染各种肺炎病原菌,临床比较多见。但截至目前,尚未获得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新报告。
H7N9·传播
密切接触者未现类似症状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尚未获得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新报告。死亡的87岁H7N9病例的小儿子是重症肺炎死亡,大儿子已经治愈,但两人均未检出H7N9病毒。另外,经排查,两个H7N9死亡病例不属于同一代病人,不在同一感染期内,已经排除在医院内传染的可能性。
吴凡表示,两例H7N9死亡病例所有密切接触者,包括家人、医务人员等,都已在家进行两周医学观察,目前都已经解除医学观察,均未发现类似症状和发病情况。江苏省通报也称,目前未发现4例病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对话
亲密接触者不限制自由活动
昨晚,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江苏省疾控中心一位朱姓工作人员,介绍江苏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记者:病例的亲密接触者怎么进行医学观察?
工作人员:按照卫生部的文件,不限制他们的自由活动,但还是建议他们尽量减少外出。所有人的联系方式我们都有保留,会每天主动打电话给他们询问情况。
记者:4月2日下午,专家是根据什么会诊的?
工作人员:在卫生厅会诊,把所有的资料,临床、流行病学、实验室的,好医师网,三方面的资料放在一起会诊。
记者:会诊时4名患者有共同点吗?
工作人员:没有发现有流行病学关联,他们都有基础病,现在很难下一个明确的结论,下结论要非常慎重。
记者:现在病患都采用什么方式治疗?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吗?
工作人员:药物来讲,如果能尽早使用一些病毒防治药物,如达菲,效果会比较好。
记者:根据通报,病人的病情发展似乎都很快?
工作人员:这跟病人都在社区,(送到医院)之前没引起重视也有关系。可能当地医生对这种新的病的认识不完整。
记者:这种病毒会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吗?
工作人员:现在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病毒在人和人之间传播。
H7N9·预防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介绍,流感病毒可以分成135种亚型。目前接种的流感疫苗针对主流的亚型,不对应新发现的H7N9。新疫苗的研制需要一个过程。专家提醒,面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莫惊慌、要警惕。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等
2 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个人体质
3 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4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
H7N9·症状
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H7N9·背景
人禽流感的前世今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H5N1型毒株首次于1997年在香港传染给人类,造成18人患病,包括6人死亡。
,好医师网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