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奶奶一路走好(外二篇)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张越,生于宁夏,求学山东烟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010年参加西部志愿者行动,现留任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干事。活泼开朗,性格大方。爱好文学。有多篇散文散见于《伊犁垦区报》、《工人时报》等。
这几年在外工作,只是放假回家能和奶奶在一个炕上睡几天而已。印象里,奶奶因为腿脚不好,总是颤颤巍巍的。而我,也不曾想过奶奶的身体怎么更弱了。事实上奶奶已经九十岁了。回想一下,以前临睡前,即使她耳朵不好,也要听我讲学校里的事,却不知从哪一刻开始自顾自地早早睡去。可悲的是我,居然没有太多的觉察。直到那天,奶奶安详地躺在灵堂里,任由外面吹唱哭喊,也不吭一声。我才真正意识到,死,原来可以这么近……
其实奶奶前后也就病了两个多月。
我刚回到家时,奶奶能自己吃饭,上炕也只是让人扶一把。医生每天来家里给奶奶输液,因为奶奶早已经不起车途颠簸了!一个星期后,奶奶突然肿得厉害,输的药液倒往外流。医生说,奶奶肌体过于脆弱,缺乏吸收药物的能力!可我和父亲、母亲总觉得没那么严重!停了两天,又继续输,可奶奶难受得像个孩子一样开始烦躁地乱抓,也就自此,饭量一下子没了。总得母亲哄上半小时,才勉强喝上些粥水。而药瓶,自然也就远离了……
白天,我总是坐在边上看着奶奶,她静静地躺着,那么地安详,也那么地虚弱,甚至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她醒来,无力地抬抬眼睑,那是示意我帮她翻身……那时,奶奶的大半个眼都趋近灰白,我真无法体会奶奶那一刻多痛苦……
一天,在给奶奶翻身换衣服的时候,发现奶奶已是瘦骨嶙峋,左腿还比右腿断了一截。记得奶奶告诉过我,是她小时候,去讨吃的,被驴子踢伤了,没钱医治,就躺在家里,等好了,腿就烙下了一辈子抹不去的印记。也正为这,自打我记事起,奶奶一直都拄着拐杖。二叔说,他们小时候家里穷,奶奶做短工挣点吃的,都紧他们了,自己却落下了胃病。以至后来的几十年里,奶奶都不能吃辣沾酸,甚至晚饭多喝几口粥都难受得整夜无法安宁。
腊月二十三,快过年了,却是奶奶最挣扎的几天。进食本就不多,奶奶却一直喊胃胀,排泄不畅。医生让按说明书上的最大剂量服药,仍旧于事无补。那时奶奶的意识多少还清醒着点儿,让母亲给用青砖,这是她所知道的最有用的方法。
终于,缓和了些。
可谁想,第三天,我给奶奶换衣服时候,猛然发现奶奶大腿上有个碗底大的烧疤。母亲一个劲儿地自责着:一定是因为青砖没放好,滑下去了。说不该用青砖,不该大意,四十多的人还没学会这点儿事。可我知道,母亲这是在宽慰自己,给自己心里强调千百个不可能,那就是奶奶不会这么快就没有知觉了。
终究,奶奶失禁了。当全家人忙作一团的时候,奶奶突然喊了一句:我不尿,让我睡会儿!
大年初三,奶奶的病情似乎好转起来,突然能认清人了,对我和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你们谁给我点药,让我走,谁就是最孝顺的。”我跟母亲说,奶奶还是怕拖累咱们啊!现在回想起来,那亦或是奶奶最后的力气了,她可能真的撑不住了!
初六,晨,还不到六点,听见谁说:“快给奶奶穿衣服!”我从东屋急急忙忙跑进奶奶的屋子,奶奶已面无表情;前一天晚上肿胀的手背一下子消肿了。老人们常说:一肿一消就快(走)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愣在那儿。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让我尽快帮奶奶穿好衣服。上个世纪那种深蓝色的补着大片侧扣的上衣,腿脚用带子扎着的黑棉裤,黑色的平底绣花布鞋……听奶奶讲,祖奶奶过世得早,小时候她只能自己学着裹脚,结果小脚没裹成,倒把指头挤在了一起,造了个花生式的脚,直到她“走”的那一刻,脚上的那块肿都没有完全消去,穿鞋的时候,很吃力,就在鞋背上剪了个小口儿,希望奶奶能舒服些……
一辈子干干净净、见不得半点邋遢的奶奶,怎能不给穿戴整齐?
就这样,一家人开始忙奶奶的后事,不分昼夜地忙了七天,最后把奶奶葬在了贺兰山上。后来,我和母亲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设灵堂那屋的窗台上还有一根燃着的一公分左右的蜡烛。母亲说,那是给奶奶照路的灯,一定要蜡炬成灰而灭。我小心地关上窗户,希望这灯能亮得久些,再久些……
其实,我知道,往后更想念奶奶的是父亲和母亲,尤其是母亲。我与父亲常不在家,我无法想像,像母亲那样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是如何习惯一个人进进出出,偌大的屋子没人应答的日子。直到现在,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母亲总说,她仍旧没能习惯一转身就寻不见奶奶的身影,一回家不能先叫一声“妈”,一进家门不会再有一个老人颤颤巍巍拄着拐杖还淘米切菜等着她回来炊煮的日子……
我现在也常常梦见奶奶,梦里,还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奶奶怀里,等着她给我梳好看的辫子;梦见寒冬腊月里,穿着奶奶缝的棉衣和手套,奔跳着去上学……家门前的沙枣树下,总有一个坐着小板凳上静静等候我放学回家的老人;在雨水丰盈的五月过后,奶奶蒸的艾草、榆钱和槐花,用白糖和香油拌过,芳香四溢……也正是那种清香和爽口,伴着我长大的童年……
奶奶是善良了一辈子,也辛苦了一辈子的人,祈祷她在天堂幸福……
肖尔布拉克的秋
又是一年秋。
日子安好,花草自在。就这样空闲下来,在洒满阳光的窗下安静地写字,感受秋日阳光亲吻脸颊的暖昧,心情舒畅极了。 窗外,肖尔布拉克的秋天,温暖静谧。一尘不染的天空,湛蓝、高洁而深远,连片的云团藏在远山之后,好医师网,仿佛怕是遮掩了这秋日美好的阳光。眺望远方,屋舍寥寥,行人无几,显得有些沉寂,也会偶然生出些许惆怅,为那些渐行渐远的身影,为那些未曾实现深埋心底的愿望…… 或许是出生在秋天,亦或许是多愁善感于唯美的世界,总喜欢这个多情而美好的季节。徜徉在秋叶飞舞的路上,享受“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喜悦,那真是秋天让人神往的幸事。树上的叶子黄灿灿红彤彤的,仿佛每一片都激情迸发。秋风乍起,这些绚丽多姿的叶子便开始一片一片轻舞飞扬,盘旋而下,走在行人小路上,宛如踩上厚实的“地毯”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深秋的浪漫、静美。大多时日,我喜欢走在街边,感受秋日温和的阳光,这阳光仿佛将夏日所有的轰轰烈烈吟诵成了一首首平和的诗。有时觉得她俨然一个聪慧的美女,在绚烂之极走向质朴,甚至开始体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伤感。她不再那么年轻,不再无所顾忌地张扬,开始以成熟的眼光寻找另一种赋有气质的美丽。 就这样,一路漫步,一路思绪飞扬。看看街边退休的老人们,整日沐浴在暖暖的秋阳之中,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各自的趣事。他们并不标准的普通话里掺杂着天南地北的方言,但是我想,无论怎样,他们年轻过,就像这灿黄的树叶曾经翠绿过,风里雨里,飘打过,他们就会有着共同的话题,关于过去,关于生活,关于他们曾经为建设兵团奋斗的那些青春岁月 ……
走在兵团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我常常会生出无限震撼和感动,看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瓜果香甜,五谷皆全,特别是那一望无际的银海棉田,真是秋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笔直的胡杨哨兵般高高地站立在棉田尽头,各地赶来的拾花女工,衣着五颜六色,在棉田里一边眼疾手快地拾花,一边欢快地畅聊,勾勒出棉田里浪漫而富有神韵的画卷。
此时此景,让我想到了一直眷恋的家乡之秋。它虽然没有“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的火红绚烂,但每当想起,脑海里总会浮现一片一片美丽的郊野。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微风乍起,翻腾着滚滚金波,推向无尽的远方,略有略无地飘散出醉人的芳香。硕大的玉米棒子,颗粒饱满,在田地里精神抖擞地站立着,雄纠纠气昂昂,迎着掠过的秋风,交头接耳,好像在悄悄地传递着丰收的喜讯。鲜嫩的大白菜,经萧瑟秋风的洗礼,已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静待“冬眠”。为数不多的小野花,星星点点散落在水渠边上,纤细的身子随风舞动,摇曳多姿。秋天的大地,宛如一幅五彩缤纷的油画。
付出了一年辛勤劳动的农民,更是感觉到丰收的喜悦。即使一整天奔波在田间地头,但看到满载而归的拖拉机飞驰在田野上时,他们总是笑容满面。
而今,陪伴我上学的乡间小路和家门前那棵洒满欢声笑语的沙枣树,都已与我渐行渐远,在纷繁的事物里,偶尔会感到惶恐,但转念之后,更多的是冷静。
又是一年秋,明月依旧,淡了的是乡愁;
又是一年秋,往事封尘,记忆的年轮还在前行……
天道酬勤 一幅四尺整张的宣纸上,“天道酬勤”四个大字,涓涓流水般在画家董昌喜的笔下酣然溢出,配上他风格各异的印章,捧在手上,叫我如获珍宝般欣喜。 一直相信“天道酬勤”! 一路走来,学习、工作、生活中,无不时时处处应验着这个道理。 上学时,勤勉自立。而今工作了,也充分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 走在上班的路上,得知公司制曲中心获的了“自治区级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我不禁想到了那些在制曲车间经历“四季”的工人们:寒冬腊月,异或炎炎夏日,在那仅仅能容纳一个手推车的发酵室里,在40多度的高温下,他们常年穿着短袖,甚至为避免曲霉的“入侵”,还要带着厚厚的口罩,汗流浃背地搬运曲块,看曲,查温度…… 这样的他们荣誉得之无愧,这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赞誉和肯定。也正是他们辛勤培育了上乘曲子,才有了馥郁醇香的伊力特酒。 生活中,勤劳的人总是愿意花更多的心思去经营自己的小家。今年三月,还是乍暖还寒的时节,走进酒二厂员工贾瑞良家中,却已感到生机盎然。窗台上盛开的三角梅、满天星、蝴蝶兰等各种花卉争相绽放,绚丽多姿,惹人喜爱。 贾瑞良说,他和妻子都非常喜欢养植花卉,尽管每天上班很忙,但他一有空闲就给这些花剪枝修叶,定期浇水施肥。这十几个盆栽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也长势喜人,整洁明亮的小家在这些美丽花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温馨,这着实让贾良觉得自豪。他说,每天下班回来看到这些花,心情都觉得好。 仔细观察,并不奢华的沙发上,贾瑞良妻子缝制的小碎花型坐垫,整洁精致,家里的瓶瓶罐罐也都擦拭的一尘不染,并不常用的烙饼电锅上盖着一小块遮灰布,所有的陈设都整整齐齐。 “我现在觉得生活特别滋润,上班的时候,值好岗,有人来参观的时候,就顺势多给外地人多介绍一下我们伊力特;空闲的时候,就看看书、钓钓鱼,收拾收拾家,好医师网,感觉特别踏实”。贾瑞良满足地说。 生活真是一门艺术,用勤劳灵动的双手努力,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也经营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有时候,付出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回报,但“机遇和灵感总是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努力和付出,在今后的某一时刻,一定会迸发出它蓄积的能量。就像歌坛大器晚成的杨坤,从内蒙古闯荡到北京,因为交不起房租,而搬过五十七次家,他在养命糊口和实现音乐梦想之间的悬崖钢丝上顽强坚持,最终以那首沧桑的《无所谓》,一举成名。他沙哑沧桑的声乐特色不是天生,而是长期练唱伤了嗓子,误打误撞成就的。谁能不为他的坚持而鼓掌?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高中同桌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她被“康师傅”录用了。因为从小坚持书法,她的字体大气硬朗,面士官欣然大悦,没有英语四级证书也破格录用了她。 原来,“积累”和“机遇”可以这么近! 从今天起,做个勤勉的人吧,相信“天道酬勤”,相信生活的每一天都将会“春暖花开”……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