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坦维人源化单抗药物 掐断肿瘤增生“通路”
本文被阅读次数:次
【】
【】
【字号 】
“斩草要除根”,对于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各种恶性肿瘤更是要如此,这样才能将患者从病痛中解救出来。“即使对肿瘤生长机制了如指掌,要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还需要经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苏州思坦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群敏介绍说。
2011年年底,思坦维的“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广谱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项目已作为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项目获立项支持。如今,这项重大新药已经申报临床试验。
研制抗体药物堪比造汽车
早在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福克曼发现,肿瘤增生的过程伴随着新生血管的形成。福克曼进一步提出假说,如果促使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被遏止,癌细胞则形不成新生血管。那么,癌细胞则会被“饿死”。
从福克曼提出“肿瘤血管内生”假说,到后来美国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科学家费拉拉研制出抗肿瘤血管增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阿瓦斯汀(Avastin),其间历时三十余年。福克曼在基础研究中大胆的假说,最终成就了癌症治疗领域革命性的改观。
然而,即使有了药物靶点及可做参照的技术指标,研发单抗药物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逾越的门槛。“一个门槛是新药的研发周期很长。就拿基因泰克公司来说,从其发现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到研制出抗VEGF靶点的人源化抗体阿瓦斯汀一共经历了16年多时间。另一个门槛是抗体药物的研发技术要求很高。抗体药物的研制仅单单知道靶点还不够,还需要制造出攻击靶点的导弹(即抗体)。”
周群敏打比方说,好医师网,研发与制造抗体药物的复杂程度堪比造汽车,其间涉及多个学科的协同创新,包括细胞生物、分子生物、基因工程、发酵、计算机等多种技术。
打造抗癌“双剑合璧”模式
在新药研发方面,周群敏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小公司要想研发新药,必须要控制风险,可以跟进大公司已经研制出来的同类药,这样不至于把公司带进死胡同。
即便是大公司研发出来的畅销新药,如果研发其仿制药,也需要5-8年的时间,而且生物药的生产工艺很复杂,能研发制造出同类药的公司并不会太多,何况思坦维研发的并不是仿制药,而是各项指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抗体新药。
周群敏带领的团队基本来自国内医学院所及研究机构,却凭借出色技术突破一个个世界级难题。在研发抗肿瘤药物最艰难的时候,医生在线答疑,曾经想把部分技术研发的环节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这样或许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在几乎要签协议的时候,他还是放弃了,决定坚持自己做研发,走出这些技术瓶颈。最终,经过6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团队研发出了此项技术。
正是这种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一支精干高效的研发团队崭露头角。就在第一个新药完成申报临床之后,思坦维研发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开发新项目。“这种新药主要是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以对抗肿瘤的侵害,并可以与阻断血管增生的已有抗体药物结合使用,更加高效地治疗多种癌症”。
专业化创业氛围是关键
提起创业,周群敏认为必须实现理论、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合力。周群敏是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分子肿瘤学/免疫学博士。1997-2000年在纽约史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2004年在俄亥俄州肿瘤免疫公司(Oncoimmune)任科学家,负责抗体药物研发;其间申请到多项美国NIH及州政府科研基金。
2004年是周群敏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美国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花费16年研发出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这年获得FDA审批,产品在市场上销售额达到几十亿美元,而类似药物在国内竟然没有。让中国肿瘤患者用上便宜又有效的药物,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这一直是周群敏的愿望,所以他毅然决定辞职回国创业。
2005年5月,周群敏和他的两位高中同学一起在上海创办了思坦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尽管上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完整的产业链,但对于像他这样的创业型公司却难以找到归属感。
2006年,思坦维公司与园区的中新创投结识,并成功获得中新创投的风险投资。2007年7月思坦维公司作为首批企业入驻苏州生物纳米园。对于园区的创业环境,周群敏颇为赞赏,“园区的专业服务非常好,适合我们这些回国创业的人,我们不擅长的事情园区都帮我们解决了。而且,园内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完整的产业链让新药创制上下游能够形成合力。”
作者 黄自刚
《苏州日报》2013年12月13日
- :上一篇:医药行业:肿瘤系列报告之三
- :下一篇:治疗癌症纳米机器人研发成功 概念股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