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体免疫系统工作绿色方法治疗恶性肿瘤
有研究发现,健康人的体内每天都会出现数千个癌细胞,但是被各种抗体和免疫细胞清理掉了,虽然科学家并不清楚其中的机制,但这一事实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医生在线答疑,人体的自体免疫系统是可以消灭肿瘤细胞的。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主任张跃伟看来,生物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取得一定成果,但还远远没有显示出其威力。相比临床效果,生物免疫治疗的出发点其实更为可贵。
朴素的哲学观点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用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来总结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物免疫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这种辩证思维用在了肿瘤的治疗上,而且效果惊人。”张跃伟主任认为,要想在肿瘤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仅在战术上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战略甚至制定战略的思维方式上进行创新。生物免疫治疗带给医学界的创新就是,以“诱导、启动、强化抗肿瘤自身免疫治疗机制”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绿色治疗理念。
2008年,张跃伟主任首次应用微粒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及肝转移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至今治疗各种类型肝癌患者已有500余例,绝大多数患者不仅有效地延长了生存期,部分病人已进入临床随访阶段。张跃伟主任介绍,目前,包括介入、免疫、细胞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基因治疗都极大丰富传统肿瘤治疗手段,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肝癌患者未来的根治性疗效的希望取决于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多种新兴技术的有序联合应用。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模式是当今肿瘤医学研究热点,包括肿瘤基因测序技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肿瘤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肿瘤的精准免疫治疗技术,肿瘤的精准手术、精准介入、精准放疗技术等等。张跃伟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应用微粒栓塞致肿瘤坏死,术后肺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病灶也随之消失,深入研究发现,肿瘤在体内的显著坏死能够诱导自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该学术方向已经得到国家、省市各级科研基金的大力资助,前期研究已经获得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日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这标志着张跃伟主任的学术观点已经得到国家层面、国内核心专家团队的认可。张跃伟教授目前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学科带头人,兼任大连大学生物技术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和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大有前景
在口腔疾病中,有一种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叫口腔扁平苔藓,因口腔扁平苔藓长期糜烂病损有恶变现象,恶变率为0.4%-2%,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癌前状态的范畴。对于口腔扁平苔藓,临床一直没有根治的办法,所以始终强调预防重于治疗。近日,张跃伟主任接诊了一位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医生在线答疑,结合最新的细胞生物治疗技术,张跃伟为其实施了细胞生物治疗,在很短时间里,患者患处粟粒大小的白色及灰白色丘疹病损就近乎完全消失。长时间困扰病人的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在我们科室中,微创技术联合生物治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肺癌、消化道肿瘤、卵巢癌、膀胱癌、宫颈癌等多种实体瘤,均取得较好疗效,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与手术、放化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恶性肿瘤。张跃伟始终强调,要辩证地看待疾病,更要积极地保护自体免疫系统。“人类能够生存下来,自身拥有着强大的免疫调整能力,医生职责更多是帮助、常常是安慰、很少是治愈,医生尽己所能帮助患者在尽可能恢复和保护自体抗肿瘤能力同时,有效治疗肿瘤性疾病;患者也应该尽己所能相信自己和医生,充满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充分调动自身抗肿瘤能力,努力获得最佳疗效。”文/赖莹
张跃伟主任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责编: )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下一篇:用中药排出肿瘤,造福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