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首日市民挤爆医院求敷贴 来看这些奇葩解暑法(图)好医师网
小朋友在做穴位敷贴。
医生在为病人做拔罐治疗。
传统治疗方法隔姜灸。颜英杰 李珊 摄
龙虎网讯 昨天是三伏的第一天,虽然并不是什么大节日,但老百姓很重视,因为民间有三伏进补、冬病夏治、夏练三伏等风俗。
昨天的省中医院儿科、针灸康复科、呼吸科、老年科、推拿科、骨伤科、风湿免疫科等七大科室,被等候敷贴的市民挤满,仅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一上午就达两千多人,南京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也来了1200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针灸科,昨天上午也收治了近200例穴位敷贴的病人。
名词解释
原理:古人认为,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时候,在夏天阳气充分时通过敷贴补入阳气效果最好,冬季就会减少一些冬病的发作次数,发病程度亦减轻。
适应病症: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等,也包括一些妇科、儿科、皮肤科疾病。
主要适合寒性体虚人群
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陈朝明主任表示,好医师网,冬病夏治主要适合的还是寒性体虚的人群。
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阮志忠主任中医师介绍,现在冬病夏治的方法除了传统疗法艾灸、针灸、拔罐、刮痧、穴位注射、耳穴压豆法、推拿、中药穴位敷贴外,还增加一些新的方法,比如电子灸、麦粒灸、温和灸等。
亚健康一族也来冬病夏治
一到天凉就容易干咳,呼吸道反复感染不易治愈……记者发现,今年的冬病夏治门诊中,增加了不少“亚健康”一族的身影。
35岁的李先生从事设计行业,加班到半夜是常有的事,持续无规律的睡眠已有半年多。
最近,他开始出现腰酸背痛、记忆力减退、肾虚等症状。得知冬病夏治能改善慢性疲劳症状后,他便来中大医院求诊。
中大医院针灸科高建芸主任说,以往来医院接受冬病夏治的大多是老年病人、儿科病人、体弱病人等。但现在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来就诊的也不少。
上午10-12点敷贴效果好
平时说的“冬病夏治”是夏至到立秋这两个月,一般认为上午10点到12点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进行穴位敷贴效果是最好的,所以建议病人尽量选择这个时间段来医院治疗。
记者发现,很多人都是赶在头伏的第一天敷贴。对此专家解释说,每一伏的第一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选择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各敷贴1次,医生在线答疑,也可在初伏至末伏期间选择任意时间敷贴,每次间隔7-10日。”中大医院针灸科专家表示,今年有两个中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贴“3+1”次。冬病夏治一般要连续贴3年以上,治疗效果才比较好。
通讯员 崔玉艳 冯瑶 李珊 钱文娟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于丹丹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孙婧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饭后一小时内做八事会减寿
- :下一篇:如何治疗肌营养不良效果好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