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检测酒精基因 科学判断个人酒精耐受量好医师网
编者按:同样是喝酒,好医师网,有人千杯不倒面不改色,有人沾酒就脸红。在酒桌文化的影响下,想提高酒量的人不在少数,不少人都觉得只要每天喝一点,逐渐加量,酒量就会提升,但是这种方法真的正确吗?记者获悉,人体内有一系列的基因决定不同人喝酒的反应差异,而这些基因是从出生就已经确定了的,终身都不会改变,再怎么练酒量都没用。由于基因不同,每个人的酒精耐受量不同,期喝酒易致性激素分泌紊乱促进肝癌发生。
提取DNA检测酒精基因酒量 自出生就已确定
什么是酒精基因?简单地说,就是和酒精分解有关的一系列基因,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他们决定不同人喝酒之间的反应差异。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基因是乙醛脱氢酶(ALDH2),如果发生异常,医生在线答疑,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堆积,严重伤害肝脏。
新桥医院检验科主治医师罗福康博士介绍,人在出生时,酒精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其酒量大小,终身都不会改变。医院开展的酒精基因检测,正是通过检测乙醛脱氢酶对应的基因型,来分析一个人对酒精代谢能力的强弱,从而判断是否适合饮酒。
他介绍,人体的ALDH2主要分三种类型,即纯合野生型、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分别代表三种不同酒精代谢能力的强弱,检测中三种类型只有一种会呈阳性,反映检测者相应的解酒能力。其中,纯合野生型代表解酒能力好,杂合突变型为差,纯合突变型为很差。而如果解酒酶无活性,则代表受检测人对酒精代谢能力非常差。而人在出生时,酒精基因就已经决定了酒量的大小,终身都不会改变,再怎么练酒量都没用。
39%受检者不适合喝酒
据介绍,酒精基因检测的程序并不复杂。被检查者只要抽少量血送检验科,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血细胞中提取DNA,通过信号点的图谱确定被测者的基因型。
新桥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项贵明表示,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达到97%以上。市民可通过医院便民门诊单独申请此项检测项目。
据透露,该医院开展酒精基因检测以来,已为3000余人做了检测,绝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其中有些是商务人士或公司中高层,经常在外应酬,希望通过基因检测科学判定自己的酒量,防止过量饮酒。
结果显示,在被检测的3000余人中,61%的人酒精分解代谢能力强,39%的人体内携带至少一个突变基因,乙醛脱氢酶活性低或者完全无活性。
基因不同酒精耐受量不同 长期喝酒易致性激素分泌紊乱促进肝癌发生
酒精进入人体以后,将近90%要通过肝脏代谢,才能分解排出体外。剩下的10%几乎可以通过挥发或者直接通过小便排出。酒精被吸收进入血液以后流到肝脏,肝脏中有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酶可以把酒精分解为乙醛,最后分解成乙酸排出体外。而乙醛本身就容易造成肝细胞的损害,因此,有专家戏称,每次喝酒都是一个引起急性肝炎的过程。
临床上有研究发现,大量喝酒的人体内性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的比例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如果体内雌激素含量过高,可以促进肝细胞代谢,甚至会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从这一角度来讲,长期喝酒会导致性激素紊乱,造成肝脏里面不正常的恶性细胞的生长。
我国对酒精性肝病的界限是有规定的,对男性来讲,如果平均每天饮酒的酒精量超过80克,长期下来会造成对肝脏的损坏,也就是说达到了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80克酒精量是什么样的概念呢?专家举例说,40°的白酒,相当于100毫升的酒里面有大约40%的酒精含量,当然,计算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密度。80克的酒精,大概就相当于200毫升,也就是4两白酒。
另外,如果本身就有丙肝或者乙肝的患者,再喝酒,对肝脏的损伤就更大。临床上很多乙肝患者,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发展的几率更高,也更容易向肝癌发展,所以一定不能小看酒精的危害,尤其是肝病患者。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