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斌:扫清消化道肿瘤
刘颖斌认为,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而且,进行胰腺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是目前胰腺癌手术的趋势。他创新实施胰腺癌区域淋巴清扫术。不仅是胰腺癌,对于肝、胆、胰、胃等各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刘颖斌认为,“手术仍然是给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
刘颖斌
1964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无影灯下,一双巧手操作着手术刀,深入腹腔深处的胰腺部位,将隐藏其中的肿瘤剥离、切除,几乎没有犹豫,手术刀又麻利地将肿瘤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得干干净净……每天,49岁的刘颖斌都要在手术台上向肝、胆、胰、胃等各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宣战。他,凭借着娴熟的技巧,在复杂的肿瘤手术中纵横捭阖,直捣黄龙。
30多年来的实践,助他成为一名铲除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行家里手。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主任,刘颖斌发明“无针眼”捆绑式胰肠吻合法,带领课题组率先运用脾脏接种法在国际上较早探索建立胆囊癌肝转移模型,在国内领先开展胆囊癌侵袭转移等系列基础研究,大胆实施完善肝尾叶肿瘤切除手术的策略与方法,开展至今国际最大宗病例肝尾叶单独切除术。他提倡对恶性消化道肿瘤潜在转移风险的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发明了三步胃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未来癌症的治疗趋势将是综合治疗,结合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各种方法。当然目前很多肿瘤的靶向性还不明确,这些疗法的疗效还不肯定,手术仍然是给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另一方面,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还需要加强对这些病人的人文关怀。”刘颖斌说。
挑战胰腺“癌王”
“今年3月份,我父亲因为黄疸到新华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是胰头癌变,立即转到普外科救治。由于父亲的病情较重,病变涉及胰腺、十二指肠、胆囊、胃等多个脏器,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您带领医疗团队在认真研究病情后,制定了周密有效的手术方案,用你们的专业、智慧、从容,为父亲成功实施了7个小时的手术,术后还不断关心恢复情况。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现在父亲已经出院,在家静养,恢复良好。”这是一位患者在刘颖斌主页上的留言,类似的留言还有很多,他们大都是一些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经过刘颖斌妙手回春。
胰腺,是在腹部深处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不过它却与健康息息相关。
胰腺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这两种细胞都会发生癌变。例如来源自内分泌细胞的一种癌,叫神经内分泌癌,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得的就是这种癌,比较少见,多数情况下恶性程度比较低,病程比较长。来自外分泌细胞的癌,就是常说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中国香港艺人沈殿霞都是罹患胰腺癌而去世。
刘颖斌介绍说,近年来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已从1963年的5/100000,上升到2000年的10.5/100000,且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升高。关于胰腺癌的致病因素有很多,慢性胰腺炎人群中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比正常人群高一些。吸烟、大量饮酒、喝咖啡、“三高”饮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阿司匹林药物等都是诱发因素。此外,血型因素、有胰腺癌家族史等也是胰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
胰腺癌极其凶险,且不易发现,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癌的整体五年生存率小于5%,晚期胰腺癌患者往往只有6-12个月的生存期。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中,胰腺癌手术无疑是难度最高、争议最大的领域。刘颖斌就向这个高难度领域发起挑战。
胰腺,按照解剖位置又分为胰头、胰颈、胰体尾部,其中胰头癌最为凶险。“胰头是一个三岔口,是胆管、胰管、十二指肠的共同开口,组织厚容易发生癌变。文献报道传统的手术方法容易残留癌细胞、淋巴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手术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要想提高生存率,一定要在手术范围上有所突破。”为此,刘颖斌大胆提出胰头癌全系膜切除理念。
目前,国际上对胰头癌全系膜切除说仍然存在争议。刘颖斌说,“系膜是包绕着胰头前后侧方的神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组织,因为胰头深藏于腹腔后面,过去人们对胰头的认识还不清楚,认为没有系膜,因此清扫不干净。全系膜切除就是把所有潜在的、有转移倾向的神经丛和淋巴结全部切除。”
刘颖斌在80多例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手术中发现,全系膜切除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普通手术没有明显差异,他认为探索和实施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有效而可行,好医师网,此理念的相关论文不久即将发表。
“胰腺癌呈浸润性生长,会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的淋巴转移率在65%~72%。因此,胰腺癌淋巴结清扫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可以降低潜在转移的风险。”刘颖斌认为,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而且,进行胰腺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是目前胰腺癌手术的趋势。他创新实施胰腺癌区域淋巴清扫术,获全国手术录像大赛第三名。
胰腺手术后的“胰漏”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因胰液腐蚀力极强,术后的胰肠吻合口胰漏,是最凶险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胰漏,曾有数十种吻合方法用于术后消化道重建,但效果并不理想。刘颖斌在他的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教授彭淑牖的指导下,参与提出术中缝合针眼成为胰漏起点的新理论,运用捆绑式胰肠吻合实现了残胰重建的“无针眼吻合”。这使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由9%下降至0.2%,成为至今报道的数十种胰肠吻合方式中胰漏发生率最低的一种,被国际胰腺外科专家H.G.Beger誉为21世纪胰腺外科革命性的进步。
刘颖斌还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捆绑式胰肠吻合动物实验的验证工作,他还带领团队进一步发展完善“捆绑”系列,如捆绑式胰胃、捆绑式胰管空肠吻合等新术式。
此外,好医师网,刘颖斌还开展了复杂的胰头癌根治术、保留胰头的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胰腺癌扩大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血管置换术、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技术水平得到国内好评。
闯进肝脏外科禁区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又到粽叶飘香时 跟吴姨妈学包粽子
- :下一篇:粽子虽好并非人人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