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变成“小甜甜”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贾晓宏
刚刚40出头,职场精英邹先生遭遇了第一个中年小危机:他在每年一次的例行体检中查出了餐前血糖超标。邹先生性格爽朗,对于这样的小插曲本来也没当回事。咨询了周围的同事,大家建议他最好还是到医院确诊。
确诊的过程稍稍有点曲折:邹先生一开始锁定了社区医院,主要考虑社区医院离家近。到了社区医院复查餐前血糖,医生在线答疑,正常!邹先生立刻感觉“心花怒放”。医生建议再做个餐后血糖。等待测餐后血糖的这段时间,邹先生用了当天的早餐:一个油饼、一块奶油蛋糕,再来一杯热牛奶。吃饱喝足回到社区医院测餐后血糖,超标!
这餐前血糖一会儿正常、一会儿异常,忽高忽低也让邹先生觉得很晕乎;加上餐后血糖超标,邹先生又觉得很含糊。同事建议他查查糖化血红蛋白。一周之后,邹先生来到一家大型的三甲医院就诊。做了相应的检测后,医生判定:可以确诊,糖尿病。
听到这个消息,邹先生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还是“咯噔”了一下。邹先生个子不高,体重不轻。“想当年裤子的长度和裤腰的尺寸基本一致,都是三尺。”几年前,他查出痛风之后,开始控制饮食,努力地控制自己吃海鲜的欲望,努力地少吃豆制品,也开始锻炼一下。觉得自己已经很关注自己的健康,没想到还是成为“小甜甜”。
邹先生确诊之后,觉得非常困扰,为什么“我这么‘年轻’就得了糖尿病?”“我的父母血糖都很正常,到我这儿怎么就‘变异’了?”
其实,像邹先生一样年过四旬就加入到“糖友”队伍中的人非常多。北京市常住居民中,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8.9%,这个数字只是成年人的平均数。实际上,4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甜蜜,确实成了很多人的负担。
4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不是一个糖友,那一定也认识几个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高企的患病率与极低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并存。
来自北京市政府的权威数字显示,2011年北京市成年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8.9%,比2008年增加了3.5%。其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最近10年来步步攀升,从2002年的不到7%上升到2011年的10.3%;女性糖尿病患病率最近三年则基本稳定。
“40”成为男性糖尿病患病率的一个转折点:北京市18至30岁男性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只有2.1%,而30至40岁这一年龄段的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也只有5.2%。但成年男性“四十不惑”后,糖尿病就成了他们的困惑:北京市成年男性居民在40岁后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飙升到两位数,达到14.3%;年过50的男性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则突破了20%,达到20.8%;年过六旬后,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了22.4%。也就是说,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数字非常庞大,庞大到4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不是一个糖友,那么一定认识好几个糖尿病患者。
而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高峰出现在50岁之后。这之前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一直是个位数,50至6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4.8%;60岁以上的女性在糖尿病患病率上已经超越了同龄的男性。总体来说,成年男性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0.3%;成年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则只有7.4%。
从全国来看,糖尿病的数据更不乐观。2010年,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主持的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与此同时,调查还发现,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15.5%。根据这一研究推算,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超过9200万,糖尿病前期人数则超过1.48 亿。
庞大的发病人群,让很多患者和家庭背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但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数据还不是很理想。北京市18岁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的知晓率为62.6%。其中男性的知晓率为56.6%,女性的知晓率为70.1%,女性高于男性。而从年龄上看,年龄越大糖尿病的知晓率越高,60岁至70岁这个年龄段糖尿病的知晓率最高,达到了80%。不过,各个年龄段的男性糖尿病知晓率都低于女性。目前北京市成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达到了59.4%,其中男性治疗率为52.2%,女性治疗率为68.5%,女性高于男性。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好与坏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遗憾的是,目前北京糖友的控制率并不理想,只有23.9%,其中男性糖尿病的控制率为17.9%,女性为31.5%。其中30至40岁男糖友血糖控制得最不理想,只有6.6%。60至70岁人群的血糖控制率最理想,但也只有34.1%。
为什么“4050”甜蜜加速?
对于很多刚过40岁就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常见的问题是:“为什么是我?”邹先生更是感到很无辜,因为他知道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他的父母都没有糖尿病;他以前曾经胖过,但现在日趋标准;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能和糖尿病沾边,恐怕就是爱吃个甜食,喜欢吃点巧克力、奶油蛋糕……但这似乎不至于让自己彻底“变甜”吧?
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世东在门诊经常遇到像邹先生这样的患者。王主任说,“4050”已经成了糖尿病初发的高危人群。虽然从总的数据上看,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更高,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40多岁就得了糖尿病,“沉淀”下来的患者。等到60岁新发糖尿病的比例实际上并不是很高。为什么“4050”人群成了糖尿病新增患者的主流呢?王世东说,“40岁左右的时候工作压力最大。”面对压力,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不一样,但很多人都用吃来放松自己。比如有人爱吃甜食放松,有人饭量大增。除了排解压力外,更多的人因为工作忙,不参加体育锻炼,好医师网,甚至连最基本的体育活动都不参加,每天上下班以车代步,到了工作单位坐在电脑前;晚上,40岁左右的人则忙着应酬、喝酒,引发了慢性胰腺炎,导致胰岛功能受损。有些人上述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虽然没有,但遗传因素作祟,“即使自控能力很强,也还是可能患上糖尿病”;还有些人得糖尿病与休息不好、失眠相关,“研究显示:每天睡觉少于6小时或者超过8小时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看病别等血糖仪“爆表”再来
现在人们讨论天气时,遇到雾霾天常会说空气质量差到已经“爆表”了。其实,“爆表”的现象在内分泌门诊也有。王世东说,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人往往对自己的健康不在意。每年都参加体检,查出问题并能够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的患者其实是医生眼中的“好患者”,最让医生头疼的是一些平时不在意身体的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前段时间,王主任曾经接诊过一位30岁的胖小伙儿,他到医院测血糖时,快速血糖检测仪竟然“爆表”了。还有的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时,本来是到眼科检查,“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病根儿是糖尿病,血糖太高出现了并发症。”
别指望彻底治愈
糖尿病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食叶草、草、北京军信创新科学技术研究院好医师网
- :下一篇:蟹蟹入口 当思身体能持否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