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特殊人群 反对乙肝歧视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虽然“关爱肝病患者,消除乙肝歧视”的口号各地喊了很多年,但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由乙肝引发的“乙肝歧视”现象在我国仍十分普遍,特别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学和就业时遭受歧视的现象尤为严重。乙肝歧视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难道乙肝真的让我国国民如此恐慌?针对“乙肝歧视”现象,北京新华联合医院肝病专家费建峰主任浅谈这一问题。 导致“乙肝歧视”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对乙肝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对乙肝的误解和恐惧导致了“乙肝歧视”问题的愈演愈烈。乙肝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首先,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下三种: 一是母婴传播,也就是由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二是性接触传播,即夫妻中一方带病毒时,可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对方;性乱和卖淫嫖娼最易传播。 三是经血液传播,输血、使用没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和针头、以及拨牙、穿耳、纹身、共用牙刷或剃须刀都可能造成乙肝传播。 除了这三种传播途径,目前还没有资料显示有另外的传播途径。成年人接触乙肝病毒引起发病的可能极小,至于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玩耍、谈话、看书等等,更不会被传染上乙肝病毒。 其次,乙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通常意义上,人们会错误地认为慢性乙肝患病日久,就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病三部曲。实际上病毒性肝炎约有l0%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50%可发展成肝硬化。 近年来对“乙肝歧视”现象的报道,,应当说多数报道都客观公正地从维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视角进行了解析和反思。请记住,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需要我们真诚关爱的群体,请让我们多一份爱心,少一份歧视,好医师网,关注肝脏健康,共享健康人生。(张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