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用什么药治疗?
冠心病用什么药治疗?冠心病用什么药治疗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疾病,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冠心病的高病死率、致残率已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治疗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冠心病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有: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调脂及抗炎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激活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基础。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不同途径阻断血小板的聚集或激活,好医师网,可有效防止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重要的治疗方式,是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的关键。目前,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用法用量及新药的临床试验上。
(1)阿司匹林是不可逆的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为当下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大量临床试验与应用表明,阿司匹林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有较大的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反应。
(2)氯吡格雷是ADP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与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可安全有效的降低ACS、PCI患者的缺血事件,尤其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与阿司匹林比较它没有胃肠道反应,但是目前为止对氯吡格雷最佳的负荷剂量、维持剂量以及持续应用时间一直存在争议。
(3)近年来新研制出的ADPP2Y12受体拮抗剂包括普拉格雷和替格雷洛,研究数据显示,二者的抗血小板作用均强于氯吡格雷,然而其出血风险均较大。
抗凝治疗的进展主要是新药的开发。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用做PCI辅助抗凝药物时的临床效果后得出:比伐卢定比普通肝素更能够降低PC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的发生率,但在减少严重心脏不良事件上,比伐卢定没有表现明显的优势。有研究表明,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已显示了良好的抗凝效应和安全性,加上其服用方便、不需常规监测,有希望成为未来抗凝治疗的主流药物。
调脂治疗主要示达到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稳定冠状动脉病变处的脂质斑块,防止其破裂及扩大,甚至可使脂质斑块消减。现在主要的调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树脂类和烟酸类,四种药物的调脂作用不同,其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以他汀类最强,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则以贝特类与烟酸类最好,他汀类最为常用。有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与致死性冠心病的关系是:随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致死性冠心病事件危险性呈显著降低。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有潜在肝功能损伤、肌炎、肌病的可能,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酶和肌酶,并嘱患者注意肌病症状,,一旦发现征兆需及时就诊。
随着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不断检出,人们开始考虑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单纯的动脉壁脂质堆积,同时也是进展性炎症反应。冠心病的抗炎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其治疗已由非特异性抗炎药物,即他汀类、ACE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展到了抗生素的治疗。多个临床实验说明,许多大环类脂类抗生素诸如雷帕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等,不仅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部分抗生素还可应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用什么药治疗?通过以上的叙述,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已详细进行介绍。冠心病患者了解药物治疗常见药物的同时,希望能够注意观察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严格遵医嘱服药。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减少疾病形成的危险因素的发生。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治疗冠心病蒙药新药“三味檀香胶囊”产业化示范基地
- :下一篇:治疗冠心病的食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