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甜蜜”杀手 预防当先
医护人员在为市民检测血糖。(王玮祥 刘筱佩 摄)
文登网讯(记者 王玮祥)今年11月14日是第九个“联合国糖尿病日”。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现代社会常见病、多发病,是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在我国,糖尿病已经演变为一个重要的健康卫生问题,糖尿病防治刻不容缓,应当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健康第三大杀手”,其危害程度不言而喻。
11月10日,记者就糖尿病的相关话题到区市立医院进行采访。“通俗说,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症状。”市立医院主任医师、糖尿病专家于建博告诉记者,“糖尿病大体分为几种类别,常见的有Ⅰ型和Ⅱ型,临床上大多数都是Ⅱ型的,要占90%左右,Ⅰ型的比例只有5%左右。”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慢性病,没啥可怕的,其实不然。”于建博介绍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如果患者血糖控制得不好,人体器官长期浸泡在高血糖中,会导致各器官逐渐丧失正常功能,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累及全身,人体大部分的器官都会受到影响。
据了解,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如冠心病、中风以及足部、下肢感染后久治不愈、溃疡等。其中,住院Ⅱ型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这些并发症一旦发展到中晚期,治起来非常困难,最终会导致失明、尿毒症、截肢,甚至死亡,因此对并发症的防治是重中之重。
患病低龄化趋势加剧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迅速增长,据最新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11.6%,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不仅如此,在社会压力大、应酬多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糖尿病行列,患病低龄化趋势明显加剧。
据于建博介绍,医生在线答疑,如今大多中青年属于“应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动得少,加之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结果在“应酬族”中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于建博指出,“应酬族”在应酬时,可先吃些蔬菜和主食,不要空腹进食高糖分或太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积聚过多热量,使身体肥胖。另外,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增加运动,坚持定期体检,有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人,还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此外,现代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迫使许多年轻人白天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晚上还得熬夜,得不到充分休息,因此绝大多数人长期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促使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大量分泌出应激激素,使血糖升高,长此以往,容易引发糖尿病。
另据了解,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有用零食“加餐”的习惯,其实这也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一个很大隐患。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话梅等,过量多吃,只吃不动,其蕴含的高热量、高盐分等成分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
预防糖尿病从点滴做起
糖尿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11倍,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21世纪的灾难”。如此惊人的数字在提醒我们,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太清楚,医生在线答疑,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虽然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以预防的。”于建博说。
于建博指出,糖尿病的预防十分重要,仅靠医师是远远不行的,还需要患者自己的努力,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糖尿病需从点滴做起,要坚持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不能偏食,更不能暴饮暴食。要坚持按时体检,特别要注意血糖的变化情况,对于接近糖尿病指标的人,要特别注意,及时到医院复查,听从医生的嘱咐,该治疗的要及时就医和治疗。如果确认得了糖尿病也并不可怕,要坚持药物治疗,搞好自我控制,有利于减轻病情。
于建博介绍说,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不应吃含糖量高的、含脂肪高的、含高胆固醇的食物,诸如糖果、冰淇淋、猪油、牛油、动物内脏、蛋黄、鱼籽等。在运动方面,患者可选择中等程度的运动,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避免高强度、高对抗性运动。每餐饭后应步行20分钟,或分成上下午各步行30分钟,走到身体微微出汗,若用计步机计数,每天要走1万步。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 :上一篇:冠心病介入治疗 怎么治疗冠心病
- :下一篇:养生保健:什么食物能预防心血管疾病?